所以他要用最後的人生去尋找他的母後,救出她,然後一起周遊世界,實現年輕時海誓山盟的承諾。
對此君不遇也不知道該怎麼勸自己的父皇了,他知道無論自己說什麼大道理,父皇也是不會聽他的建議的,也隻好隨他了。
君不遇知道自己一旦登基後,就永遠失去了自由身,再也不能隨便離開皇宮,像此刻一樣穿得普普通通,隱姓埋名地到處見識見識這個世界了。
至少短時間內,他是不用指望了。
因為等他回到宮中後,首先是登基大典,隨後就是他登基後的第一次選秀。
而選秀之後,就是太子妃的選拔,等到太子妃選定後,估計至少半年過去了。
在此期間,他還要完成祭天儀式,祭祖儀式,除了每日早朝以外,還要批閱大量的奏章,也就是說,在這半年裏,他幾乎沒有一點可以放鬆自己,以及做點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時間。
正是抱著這份心態,君不遇才沒有急著進宮,而是慕名來到了這座聞名整個蓮生國的並蒂城。
當初一年前君不遇剛離開皇宮外出遊曆時,因為母後納蘭綺晴的過世對他打擊很大,所以隻想快點離開皇城,就沒來得及先去一趟並蒂城了。
畢竟隻要在皇宮或者是皇城裏,無論走在哪裏,君不遇都會想起母後帶著他到處玩的情形,而每次回憶起這些畫麵,他的心裏都會因為太過思念母後而疼痛萬分。
所以當時一心想要逃避這些事情的他,自然是馬不停蹄地直接離開了皇城。
如今經曆了一年的艱辛遊曆,君不遇也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青澀的少年,思考問題也已經不再局限於表麵現象,而是看得更深,更透徹。
也更加明白自己身上的重擔,知道今後偌大的蓮生國就要由他一個人說了算了。
如此一來,他的每一個決定都不可以草率,否則就會連累許多無辜之人慘死了。
所以他才決定進宮前,去並蒂城求見那個頗具名氣的瞎婆婆,希望自己在登基前,能解惑心中那些疑問,日後治理國家時,才不會犯致命的錯誤。
隻可惜這個並蒂城的瞎婆婆一向神出鬼沒,沒有人能準確說出她到底在哪裏。
想要見她,得看運氣,甚至不誇張地說,比麵聖還要困難。
而且君不遇還聽說,這個頗具傳奇色彩的瞎婆婆,還有一個怪癖,那就是不喜歡金銀財寶。
這倒不是說向她請教問題是免費的,相反的是,必須要先有讓她滿意的見麵禮,她才會答應回答問題。
至於回答問題的數量,全憑心情。心情好,會多回答幾個問題,而心情不好的話,那麼誰都休想聽到她說一個字。
要想讓瞎婆婆心情好的唯一辦法,就是見麵禮要讓她老人家滿意才可以。
可是,半年前君不遇還在外麵遊曆時,就已經在琢磨這份特別的見麵禮了,無奈的是,幾乎想盡了各種思路,君不遇還是覺得沒有把握能一舉打動瞎婆婆的心。
如果一旦第一次見麵因為禮物失敗,那麼以瞎婆婆的性格,日後再想見她,就難於上青天了。
如今已經站在並蒂城門口了,君不遇也是頗為感慨和糾結,也深感壓力很大。
那就是到底是直接進城呢,還是在進城前先再次暗中打探一下瞎婆婆到底在哪裏。
他覺得之前的半年都在遠離皇城很遠的地方,以至於打探到的有關瞎婆婆的消息難免出入很大。
所以要想增大自己見到瞎婆婆時,能拿出讓婆婆一眼就滿意的東西,那麼最好在進城前外打聽一下,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想到這裏,君不遇並沒有急著進城,而是在城門附近四處張望起來,想看看到底去哪裏,以及找誰,才能問到最有價值的消息。
首先他想到了城門口的禦林軍士兵,畢竟他們常年守在這門口,無論是親身經曆還是耳聞目睹的,有關瞎婆婆的事情,恐怕都要比外地人多的多。
隻是禦林軍士兵們難免太過耿直,不善於變通,恐怕未必能揣摩出瞎婆婆的心思和喜好。
所以君不遇又想到了經常出入城做買賣的商人,一般商人們通常很會察言觀色,也懂得人情世故,往往說出來的建議會更符合瞎婆婆的愛好。
想到這裏,君不遇決定不去城門口問禦林軍士兵,而是向城門口的一處熱鬧的集市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