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生國皇宮,蓮生殿。
蓮生殿是每日早朝的大殿,平時政務不忙時,早就散朝了,可是今日群臣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瘟疫席卷蓮生國北部地區,且事發突然,又不了解實際情況,無法準確製定控製瘟疫的有效方法,以及派誰去實地考察,安撫民心而爭論很久了,所以此刻雖然臨近午時了,依然人聲鼎沸,完全沒有即將散朝的跡象。
作為聖上君無悔的建議是索性派外出遊曆,微服私訪的太子殿下君不遇前往,最為合適,也正好磨練一下。
可是眾大臣對於聖上的提議分成三種意見,第一種意見是忠於太子殿下的大臣提出來的,他們認為不妥,理由是畢竟太子殿下是儲君,萬一因為瘟疫而有個三長兩短,就影響江山社稷了。
第二種意見是表麵上擁護太子殿下,而暗地裏支持其它皇子登基的大臣提出的,他們覺得的聖上的決定英明神武,一致認為太子殿下應該要親臨瘟疫現場,安撫民心,才能真正得到百姓的認可,一旦將來繼位後,才能服眾。
當然了這些大臣說的冠冕堂皇,也合情合理,其實心裏自然是盼著太子殿下染上瘟疫暴斃,那麼他們就能舉薦對自己有利的皇子繼位了。
而第三種意見是立場中立的大臣提出的,他們目前隻忠於君無悔一人,將來無論君無悔傳位誰登基,他們都一視同仁,絕無二心的輔佐新的君王。所以他們的意見就是應該派一位有影響力,且有賑災經驗的重臣,再帶領一支醫術精湛的太醫隊伍前往災區最為合適。
這三種意見都有理有據,也在情理之中,所以聖上君無悔也一時之間難以取舍了。
這也導致此刻整個朝堂裏,三種意見的大臣各抒己見,議論紛紛,爭論不休,簡直亂成一鍋粥了。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皇家侍衛快速衝了進來,跪在聖上麵前,恭敬地雙手奉上一個小竹筒說道:“啟稟陛下,這是剛才收到飛鴿傳書,是來自於皇家陵園的十萬火急密信,請陛下過目。”
“哦!皇家陵園密信!難道說……速速呈上來給朕!快!”君無悔在看到朝堂一片混亂時,也是頭痛不已,正打算結束早朝,明日再議時,在聽到這個皇家侍衛的稟報後,像是突然間想起了什麼,眼睛一亮,驚喜地連忙說道。
“是,陛下!”這位皇家侍衛連忙起身,弓著腰來到君無悔麵前,將小竹筒遞給了聖上。
君無悔迫切地接過小竹筒,迅速打開蓋,從裏麵抽出一卷紙條來,認真看了起來。
至於原本爭論不休的大臣們,在看到這一幕時,也是知趣地閉上嘴,等待聖上看完之後,看看會有什麼新的旨意下達。
當眾大臣在聽到這個飛鴿傳書,竟然是來自於皇家陵園的十萬火急密信時,也是大吃一驚!
畢竟這麼多年來,這十萬火急的密信很少能遇到,就算有也是事關邊關危機才會發出這樣的密信。
更何況如今整個蓮生國完全統一了,根本沒有外敵存在,所以不可能再有邊關危機這樣的十萬火急軍情了。
而一向平靜的皇家陵園,平時一個活人都沒有,更不可能有十萬火急的事情發生才對,所以大臣們都很好奇地盯著聖上,都很想知道這密信裏到底寫了些什麼重要內容。
在看到君不遇看完密信,竟然激動地大笑起來時,就更加摸不著頭腦了,都麵麵相覷地不知道該不該打斷聖上的大笑,問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也許是看出了眾大臣迫切地想知道密信的願望,君無悔終於強忍心中的喜悅,停止了大笑,清了清嗓子,鄭重其事地宣布道:“眾愛卿,朕有一喜事要告訴大家,這件事情其實朕一個月前就得知了,隻是事關重大,也不敢確定是否是確有其事,就暫且隱瞞了下來。如今已成事實,就無需再隱瞞大家了,那就是幾千年前仙逝的神女太皇太後複活了!哈哈!”
在聽了聖上的宣布後,朝堂上一片嘩然,各種驚訝的議論之聲再次讓朝堂變得沸沸揚揚了。
“什麼!神女太皇太後複活啦!這……怎麼可能啊!”
“是啊!幾千年前仙逝的人,怎麼可能複活呢?老夫沒有聽錯吧?”
“這神女是何人啊?我怎麼從來沒聽說過呢?”
“神女我倒是知道一點,她是朗月沃爾曼部落十萬年才誕生一位的天之驕女。據說神女一般成年後很少會留在凡人國度,所以這幾百萬年來,我們蓮生國也隻有一位神女進宮當了皇後娘娘,也就是陛下所說的那位神女太皇太後了。”
“既然陛下這麼鄭重其事地宣布,那就肯定錯不了了,這位神女太皇太後一定是真的複活了才是。”
“看來遠古的那個傳聞竟然是真的了啊!”
“什麼傳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