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見說不過劉琦,望向馮林,馮林出班道:“現在不是怪誰的時候,請陛下降旨討伐關東諸軍。”
以袁隗為首的文官,都是力勸不要興兵,兵者不祥之刃也,聖人不得已為之。主張董卓隻要讓出權力,兵勢自然便退。董卓嗬嗬冷笑,要老子讓出權力?老子一刀一槍打來的洛陽城,會退出來?
除非有人一刀一槍打下來!
劉協知道僅僅憑還不知深淺的關東聯軍是嚇不倒董卓的,董卓這番上朝,就是鬧給這幫老不死的看,有可能還能借袁紹、袁術的事來抓拿袁隗,當即答應董卓。
就算不答應,董卓也會繞過自己去打關東軍,這是董卓給自己僅剩的帝皇尊嚴。
他再看自己是否聽他的話。
劉琦知道,董胖子不去打關東軍,就不知道他們的厲害,而且空口說白話讓董卓讓出軍政大權是完全不可能的。
所以他在反駁董卓借題發揮針對袁隗後,不再說話。
散朝後,劉琦回府,何綪在府內荷花池畔練字,劉辨在旁撒豆子喂錦鯉。
劉琦接過何綪手中的狼毫,揮筆墨書,何綪問道,袁紹、曹操起兵可是真的?
當然是真的。
但你絲毫不要打主意在他們身上讓劉辨複辟的事,要不然天王老子也救不了你們。
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裏埃。今日歡呼孫大聖,隻緣妖霧又重來。
寫罷,何綪讀來,雖說字不是大家水平勉勉強強還看的過去,但詩卻別開生麵。
“主人,你說的詩詞的確很棒,你這是在罵董卓是妖嗎?”
何綪、劉辨有時在府內挺無聊的,劉琦便給他們講水滸、西遊記等名著,特別是劉辨,最喜歡的就是孫悟空。
妖?此人是魔星,別看現在恨他的是老百姓,等他那天挖了漢庭二十四帝陵墓時,王公大臣那個不視他為魔王。
陳留太守府,築台三層,遍列五方旗幟,上建白旄黃鉞,兵符將印排列桌上,眾將請袁紹登壇。袁紹整衣佩劍,慨然而上,焚香再拜。其盟曰:
“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紹等懼社稷淪喪,糾合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必無二誌。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後土,祖宗明靈,實皆鑒之!”
讀畢歃血為盟。眾人因其辭氣慷慨,皆涕泗橫流。歃血已罷,下壇。眾人扶袁紹升帳而坐,兩行依爵位年齒分列坐定。曹操行酒數巡,說道:“今日既立盟主,各聽調遣,同扶國家,勿以強弱計較。”袁紹曰:“紹雖不才,既承公等推為盟主,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國有常刑,軍有紀律。各宜遵守,勿得違犯。”
眾人皆道惟命是聽。
紹曰:“吾弟袁術總督糧草,應付諸營,無使有缺。更須一人為先鋒,直抵汜水關挑戰。餘各據險要,以為接應。”
長沙太守孫堅出曰:“堅願為前部先鋒。”
袁紹大喜,早在征討黃巾軍時便見過孫堅提刀追殺黃巾軍二十裏地,道:“文台勇烈,可當此任。”
堅遂引本部人馬殺奔汜水關來。汜水關又名虎牢關,乃天下第一雄關,重岩疊嶂,群峰矗立,唯一關門通往洛陽。
當年漢高祖劉邦曾想在洛陽建都,就是看見虎牢關險峻,留侯張良勸諫,洛陽有汜水關、潼關阻攔,與其說是天險不如說是天獄,潼關、汜水關被破後,洛陽就是囊中之物了。
虎牢關守關將士,差流星馬往洛陽丞相府告急。
董卓聚眾將商議,馮林道:“可叫呂布將軍帶五萬兵馬進駐汜水關,我料敵軍兵多糧少,隻要守住關卡四五個月,彼軍必然糧盡,那時趁勢掩殺,大獲全勝。”
“得令,父親大人,我看他們就像看土雞瓦狗,孩兒願提虎狼之師,盡斬其首來見陛下、父親大人!”
董卓撫掌大笑,有奉先在,俄無憂也!
雍州兵馬中驍騎校尉華雄聽馮林說來如此簡單,又覺得自己天下第二,第一當然是呂布,起身道:“殺雞焉用宰牛刀,不勞溫侯前往,我華雄去不說守關,就是殺盡關外諸侯也不在話下。”
嗬嗬笑了幾聲,似乎自己已經斬殺了袁紹,眾將見華雄身高九尺,虎體狼腰,暗暗點頭,口氣比呂布還大。
董卓見他誇下海口,揮手示意他與呂布坐下,命令華雄、李肅、胡軫、趙岑提兵五萬星夜趕往虎牢關。
十八路諸侯同時兵發汜水關,濟北相王修怕孫堅立了頭功,暗自撥三千人馬給其弟王忠,徑抄小路,直到關下搦戰。華雄剛到關口,聽見有人搦戰,引鐵騎五百,直奔下關來,大喝:“賊將休走!”王修見他壯實高大,暗道不好,正要退走,被華雄衝到近前手起刀落,斬於馬下,生擒將校極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