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與進口係列電影量化比較研究
學術論壇
作者:陳偉君 黃九清
[摘要]本文選取2010—2014年的部分係列電影作為樣本,從國產與進口係列電影所占比重、影片類型、片名結構、電影題材四個方麵進行量化比較,分析國產係列電影與進口係列電影的差異,為研究借鑒進口係列電影提供科學依據和一定的數據支持,啟示國產電影應加大對係列電影的重視程度、注重係列電影片名規範和品牌延續、題材的選擇應具有整體思維,在電影類型上走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和文化特點的係列化道路。
[關鍵詞]係列電影;類型;片名;題材
統計《內地電影票房總排行榜》上部分高票房電影發現(截至2015年5月30日):票房排名前30位的所有進口電影中21部屬於係列電影,比例高達70%;票房排名前30位的國產電影中17部屬於係列電影,比例達56.7%。①可見,係列電影不論在國產還是進口高票房電影中都占據著比較重要的地位。
國產係列電影與進口係列電影是在不同社會背景下產生的文化產品,在諸多方麵存在差異,對於二者差異的量化比較研究,能夠為國產係列電影吸收借鑒進口係列電影的成功經驗提供科學依據和數據支持。
一、國產與進口係列電影差異的量化比較
國產與進口係列電影的差異在量化上有如下四個方麵表現:
(一)所占比重
《2014年內地電影票房總排行榜》票房超過3億元的影片共計32部,其中國產、進口電影各占16部,進口的16部影片中,12部屬於係列電影,國產的16部影片中,係列電影隻有3部。
從《內地電影票房總排行榜》公布的票房信息中選取2010年和2011年票房高於5000萬的影片分別為45和56部、2012年和2013年票房高於1億元的影片分別為44和60部、2014年票房高於2億元的影片46部,共計251部作為樣本,其中國產片130部、進口片121部;國產片中係列電影34部,占26.2%,進口片中係列電影71部,占58.7%;從2010—2014五年間各個單獨年份比較,進口係列電影數量在當年進口電影中所占的比重(分別為47.4%、57.1%、72.0%、53.6%、61.9%)均高於國產係列電影數量在當年國產電影中所占的比重(分別為23.1%、25.0%、36.8%、25.0%、24.0%)。
由上述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國產係列電影在國產電影中所占的比重(不論從總量還是從單獨年份占比上)明顯小於進口係列電影在進口電影中所占的比重。
(二)影片類型
在電影理論中,類型是(商業)影片分類的基本手段。一種“類型”通常是指構成影片的敘事元素有相似之處的一些電影。係列電影的類型是影片屬性的重要構成元素。以上述統計的2010—2014年相對高票房電影中的105部係列電影為例(即2010—2011年票房≥5000萬、2012—2013年票房≥1億、2014年票房≥2億的係列電影),將上述105部係列電影百度百科對電影類型的定位作為標準(同一部電影可能有不同的類型定位),該部分係列電影影片類型構成情況統計如下:
34部國產係列電影類型構成情況排序為:動作片14部,占41.2%;劇情片11部,占32.4%;喜劇片9部,占26.5%;愛情片7部,占20.6%;動畫片4部,占11.8%;懸疑片3部,占8.8%;奇幻片2部,占5.9%;魔幻片1部,占2.9%;科幻片0部。
71部進口係列電影類型構成情況排序為:動作片47部,占66.2%;科幻片18部,占25.4%;動畫片13部,占18.3%;魔幻片、劇情片各8部,均占11.3%;奇幻片6部,占8.5%;喜劇片4部,占5.6%;懸疑片3部,占4.2%;愛情片2部,占2.8%。
由統計數據可以看出,2010—2014年五年間國產係列電影類型以動作片、劇情片、喜劇片和愛情片為主,其所占比例均在20%以上,奇幻片、魔幻片、科幻片在其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少,甚至為零;進口係列電影類型以動作片、科幻片、動畫片為主(占比均在18%以上),喜劇片、懸疑片、愛情片在其中所占的比例比較少(占比在6%以下)。由此可見,國產係列電影與進口係列電影在影片類型上存在明顯差異。
(三)片名結構
片名是對影片內容的高度概括,觀眾從片名中大致就可以判斷影片的內容主題、思想性質。[1]好的電影片名是營銷成功的一半。[2]係列電影片名的好壞關係著影片的品牌展示和自身商業元素吸引力的大小,直接關係到影片的票房以及後續作品。係列電影通常第一部作品都取得了較好的票房成績和口碑,因為隻有這樣才有拍攝續集的必要。電影續集利用前作的品牌效應和影響力可以大大減少前期產品認知階段的宣傳費用,並可以通過加強關聯性的片名達到這一訴求。續集片名的關聯性是品牌延續的關鍵,在電影品牌傳播過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