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攻魏之戰(2 / 2)

左臨山的辦事效率很高,沒幾天就集合了數百名匠工,一些是自願報名的百姓,還有因有名聲在外官府親自去請的。

匠工們勞作的地方就在巫山峽穀深處,此地也是秦國水軍駐地所在,目前雖然隻有兩千軍士駐守,但都是白起這兩年親自挑選的精銳。秦魏即將開戰,此地水軍隻由一個年輕的將領廉均暫時統領,得聞官府召了諸多匠工為他們打造兵器,士兵們很熱心的在離駐地五裏外的山間造了處簡易的臨時村落,排水飲食睡覺的處所雖簡陋,卻也樣樣俱全。

在村落建成後,楚石還特地抽空去查看了一番,不得不佩服秦人辦事果然效率。

和這些匠工一起來的還有在巴蜀新招募的三千新兵。這也是秦國第一次在巴蜀征兵。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統領這些工匠的是一個名叫伯嶺的墨家弟子,也是秦國匠坊的元老之一,出身秦地,早年在墨家學過一些機關術,後來回鹹陽報效母國。

伯嶺的年紀不算大,卻已是一副怪老頭的模樣,這個怪也是有針對性的,對待本職工作還是十分較真負責的。他堅持和當地的匠工們住在同一片屋簷下,同食同寢。完全是一副帶兵的模式。楚石曾和他碰過一麵,當時他正在和當地的一個匠工討論如何能在讓連發弩的威力更加大。各國現在都有一些弩可以連發三箭,但沒有什麼威力,所以從未用於戰場。

楚石也在一旁認真聆聽,但她從未習過機關術,所以便問了一個可能很低級的問題。那些工匠看她氣度非凡,倒也客氣地回答了,伯嶺卻眼一翻,直接將她和另一位同行的官吏趕出了房門,聲稱如今軍務緊迫,當惜時如金,不想在外行麵前浪費時間。

楚石也不在意,隻要能完成軍令,用老師的話說,人才嘛,都是有點脾氣的。不知道自己算不算有脾氣的人,貌似當初投效秦國也算是自己主動貼上去的,連架子都沒端一下,想到這裏楚石不覺有些懊悔,怎麼的也應該先敲個百八十金,吃頓好的買塊田什麼的,簡直太虧了。

又是一個隆冬,大梁作為魏國的都城遍地都是皚皚白雪,別有一番壯美的氣度,王宮中卻沒有和這威嚴的建築相符合的氣氛,魏王端坐在王座上,眉宇間怒氣夾雜著挫敗,群臣跪在階下大氣也不敢喘。

秦軍在初冬時節大舉進攻河內,大梁派出三路援軍盡數被擊退,如今河東已牢牢掌握在秦國的手中,魏國就如同老虎嘴邊的一塊肉,隨時可以被咬一口了。

“說,誰能退敵?”

沒有人發聲音。魏王已沒有一開始的狂怒,但內心卻倍感孤獨,魏國早沒有當初的如日中天,沒有通天奇才,誰又能助他力挽狂瀾。

“王上,”其他大臣可以不發一言,丞相卻不行,隻得出列道:“此戰損失我大魏三十萬鐵騎,當務之急還是盡快派遣使臣前去求和。”

魏王掃視了一圈殿內的群臣道:“你們也是這個意思?”

群臣的頭垂得更低了些。

魏王覺得一陣心灰意冷,看向年邁的老丞相:“和談的事,丞相看著辦吧,秦國要多少城池,不必報我了。”

丞相為難地看了一眼魏王,還是應諾退下。魏王也隻是說說而已,雖然和談的結果終究還是要滿足秦國的要求,河東是肯定保不住了,但最後還需回報魏王決斷,魏王此時這麼說,隻是發發牢騷,暫時不想麵對這些糟心事罷了。

巴蜀縣府內,楚石看著新到的戰報,嘴角高高揚起,此戰得到河東還是次要,消滅了魏軍大部分主力是最大的戰果,沒有個十年魏國是別想恢複元氣了,從此魏國就是秦國的嘴邊肉,暫時不足為慮,留著他,為的是不引起列國的忌憚。

白起打了勝仗後就班師回了鹹陽,接下來就是磨嘴皮子的事,自然不需要上將軍親自出馬。

正想著,婁水走了進來湊到楚石耳邊說了兩句,楚石蹭的從椅子上坐了起來,拉起一旁的外衣就向外走去,嘴裏還抱怨道:“個鳥性子,也太敬業了,剛打完打仗就跑我這來了,來就來了,視察也該提前知會一聲啊。”

一旁的縣令疑惑地也跟著站了起來:“誰來了?”

楚石回頭麵無表情道:“你們的上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