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大學期間,他以紮實的素描基本功和良好的色彩感覺脫穎而出。留校後,他先後創作的《打工妹》和《西森大叔》,都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隨著王少倫在繪畫創作上取得的成績,他開始接到越來越多的創作委托。1997年,他為上海龍華烈士紀念館創作的《1931年2月7日夜龍華》就是其中之一。

1999年7月初,國慶組委會委托中央美術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和天安門歌華公司創作遊行隊伍中3位偉人的肖像。經過協調,鄧小平肖像的創作由中央美術學院承擔。

院長靳尚誼當即把這個任務交給王少倫,他認為王少倫對人物形象的把握非常準確,能夠傳達出人物的風采。

王少倫在助手李榮琳的協助下,開始了創作工作。其間,北京市市長賈慶林曾親自視察他的創作進度。

同樣是10天的時間,王少倫和他的助手在位於亞運村的招待所裏完成了這幅高7米,寬41米的鄧小平巨幅肖像。

畫麵上,鄧小平神采奕奕地揮著手臂,充分展現了這位帶領全中國人民進行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的睿智和不凡的氣度。王少倫在自己的作品中將自己對這位充滿人格魅力的領袖人物的理解和愛戴表現得淋漓盡致。參加遊行的少數民族

10月1日11時50分,天安門廣場傳來歡快的《走進新時代》樂曲,群眾遊行第三部分“世紀·騰飛”將整個遊行隊伍推向高潮。

由56個民族的青年學生身著豔麗的民族服裝,簇擁著江澤民的巨幅畫像和黨的“十五大”報告單行本模型,揮舞著兩米長的桃紅色彩帶,歡快地通過天安門。

這個亮麗多彩、氣勢恢宏的遊行方陣,象征著全國各民族人民萬眾一心,眾誌成城,緊密團結在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昂首闊步,意氣風發地邁向新世紀,走進新時代。

這個方陣通過天安門城樓的時間隻有短短的7分鍾,然而,為了這短短的7分鍾,為了在國慶大典上向世人充分展示我國56個民族團結一心、奮發向上的風采,參加遊行的4500名青年學生準備了近半年的時間,才出色地完成了這一光榮的任務。

這4500名青年學生大都來自首都的18所高校。其中,參演學生最多的是中央民族大學。在整個方陣中,位於前11排的880名學生全部來自這所學校。

顧名思義,中央民族大學,招收的都是來自祖國各地多個民族的學生,所以從他們中間挑選人員是最為合適的。

1999年初,中央民族大學接到參加國慶遊行的任務後,校黨委、行政部門高度重視。同學們對能有機會參與這麼一項光榮而神聖的任務也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

本來,國慶組委會分配給民族大學的人員名單是不足500人的,可是,由於這個學校的同學們聽說此事後,都紛紛向學校提出申請,要求參與,再加之其他高校的少數民族學生較少,便使這個學校的參加人員達到了800多人。

為了完成好這一任務,許多學生暑假放棄了回家探望父母的機會。這個夏天,北京又逢酷暑天氣。一次次機械反複的操練、預演、合練,使不少同學,尤其是女同學出現了嘔吐、暈倒的情況,可是誰也不願離開訓練場地。

正是在同學們不怕苦、不怕累的一次一次練習下,才使正式的國慶大典中,億萬人民看到了偉大祖國56個民族兄弟姐妹親如一家,繼往開來,奮勇向前的壯麗畫卷。為受閱戰士製造靴子

在慶祝共和國50華誕的盛大閱兵式上,我陸海空徒步方隊以威武雄壯的隊列,整齊劃一的步伐,向祖國和人民展現了我軍將土的英姿。

在閱兵式上,三軍將士那漂亮美觀的靴子,也吸引了人們的不少眼球。人們可能還不知道,這次參加檢閱的所有徒步方隊的鞋靴都是出自一個工廠,這就是具有60年做皮鞋曆史的軍工企業,即三五一三廠。

三五一三廠位於西安,他們於1998年9月接到總後要求報送閱兵鞋樣品的通知。

為了完成這個特殊的任務,廠長派出助理王文玉和開發處助理工程師蘇維,帶著以前為部隊官兵做過的幾雙樣品皮靴到達北京某訓練基地,請戰士們試穿後再發表意見。

在這個訓練基地上,有兩個男兵方隊正在訓練,他們試穿了工廠的樣品鞋後,集中反映了一個問題:鞋腰高了一點,走正步踢腿時卡腳後跟,腿腳繃不直。

聽了戰士們的意見,王文玉和蘇維對他們走正步時進行了仔細地觀察,確定了鞋腰的高度。

王文玉和蘇維在另一個訓練場地找到了試穿女靴的女兵方隊戰士。接待他們的是參加過84年國慶閱兵的張國英隊長。張國英首先試穿了一下皮靴,建議“鞋口最好改小一點”。

後來,王、蘇二人又從一幅84年國慶閱兵時女兵方隊的大幅照片上看到,女兵踢腿時所采用的靴口上的弊端,便重新確定了女兵鞋的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