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理事們呼籲,廣大台灣同胞與我們一道,立即製止李登輝的分裂活動及其延續政治遺產的圖謀,恢複兩岸關係正常發展的局麵。唐樹備申明海協會立場

1999年9月11日晚,中國海協會常務副會長唐樹備在一次會議上明確表示,海協會會長汪道涵當年肯定不會訪問台灣。不過,他希望明年大選後,新的台灣領導人會拋棄“兩國論”,這樣兩會關係就會恢複。

唐樹備同時說,汪會長有機會去,但李登輝一天不收回“兩國論”,汪道涵一天不會去台灣,但“明年3月以後會有機會。”

唐樹備表示,兩會交流暫時停止,海基會來函不回,兩會交流中斷是李登輝破壞,責任要李登輝來負。但是,凡涉及台灣老百姓的事,海協會還是要辦。他說:

大陸寄望於台灣老百姓,能夠選出新的領導人,這個新的領導人,能夠放棄“兩國論”,這樣兩會關係就會恢複。

唐樹備指美國也要對“兩國論”負責,原因是美國向台出售武器,違反“八一七”公報。此外,美國在中國統一問題上,一直模棱兩可。

唐樹備指出:

和平不到最後關頭,絕不輕言放棄。我作為海協會常務副會長,責無旁貸要推動兩岸關係,促進和平統一。

唐樹備認為:“在‘一個中國’名義下,可以平等,過去這樣做,現在也可以這樣做。說是要‘兩國論’才能平等,這完全是謊話。目的不是為了要平等,而是要搞‘兩國論’。隻要李登輝把‘兩國論’拿掉,兩岸的平等商談,完全是可以的。而且經過實踐,是做得通的。”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所長範希周說:“兩國論”引起的緊張局勢,不是大陸自己想做什麼,而是台灣使大陸選擇很小的話,軍事上的壓力恐怕會大起來。

範希周指出:“因為台灣方麵突破的是大陸和平統一的框架,盡管大陸自始至終強調和平統一方向,但是,沒有一個‘中國原則’的框架,那麼不僅是台灣海峽之間,從50年代以來保持的和平穩定結構沒有了,同時中美之間這樣一個穩定的結構也沒有了。”

就在兩岸關係陷入僵局的時候,1999年9月21日1時47分,台灣花蓮西南發生76級強烈地震,造成人員重大傷亡和嚴重經濟損失。

當天,海峽兩岸關係協會致函台灣海基會,對台灣地區發生強烈地震深表關切。

函電說:

驚悉今晨台灣地區發生7級以上強烈地震,造成人員重大傷亡和嚴重經濟損失。對此,海協會深表關切,並向受災地區同胞表示深切慰問,對遇難同胞表示沉痛哀悼。

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驚聞噩耗,至感傷痛。他說:

我謹向在地震中不幸遇難的台灣同胞表示深切的哀悼,向全體台灣同胞表示誠摯的慰問,並衷心祝願受災同胞盡早克服災害造成的困難,重建家園。

9月23日,海峽兩岸關係協會致函台灣海基會,請海基會為祖國大陸方麵賑濟台灣地震災區提供協助。函中說:

我會9月21日“對台灣地區發生強烈地震表示慰問事”函諒悉。本會受權通告貴會,祖國大陸方麵對台灣地震災區的賑災援助工作已全麵展開,並由中國紅十字總會具體實施。

函中說,現有如下緊急事項,請海基會協調:

1、祖國大陸方麵將派出地震專家和救災專家組成的救災搶險小組;

2、將派出由創傷外科專家、護理人員組成的救護小組協助現場救助;

3、提供新型快裝式彩板房、衣被帳篷等救災物資發往台灣地區;

4、祖國大陸同胞對台灣受災同胞高度關切,紛紛捐款捐物,要求轉贈台灣受災同胞。為使上述救援資金、物資及人員及時進入台灣,請海基會協調有關方麵提供方便,並速回複海協會。

當天,中國紅十字總會在北京正式公布對台地震救援救助賬號和專線電話,以方便祖國大陸群眾捐助台灣地震災區。

盡管如此,由於台灣當局在“一個中國”原則上的搖擺不定,兩岸關係始終沒有得到緩解。到2000年,兩岸關係才重新回暖。

2000年7月10日,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秘書長李亞飛與以馮滬祥為團長的台灣新黨訪問團在北京交換意見。

雙方就當前兩岸關係中的一些重要問題,包括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共同反對“台獨”、促進直接“三通”、發展兩岸經濟合作、維護台商正當權益等問題進行討論,並取得一致意見。

雙方均認為,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重開兩岸對話與談判的基礎。海協會重申,台灣當局承諾不搞“兩國論”、承諾堅持海協會與海基會1992年達成的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是重開兩會對話的起點。新黨訪問團認為,1992年兩會曾經對一個中國原則達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