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滇、黔、桂三省區領導分別在會上發言。
雲南省省長和誌強在講話中說:
南昆鐵路的建成,有利於雲南擴大對外開放,有利於緩解雲南出省物資運力嚴重不足的局麵,有利於促進雲南東部岩溶地區的脫貧步伐,有利於加快鐵路沿線以礦業、旅遊為主的資源開發,對雲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都將產生重大影響。
修建南昆鐵路是黨中央、國務院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對加快西南地區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增進民族團結,縮小東西部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西南地區資源豐富,人民勤勞,但因交通閉塞等原因,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還不夠快。
南昆鐵路的建成,改善了路網布局,不僅是西南與華南沿海間最便捷的通道,而且將與欽州灣上的欽州、防城港、北海以及雷州灣上的湛江港一起,構成一個出海大通道,從而把地域遼闊、發展潛力巨大但無出海口的西南內陸,與有綿長海岸、交通發達的華南地區連接起來,形成“背靠大西南,麵向東南亞”的格局,為大西南的資源開發和從根本上改變貧困落後麵貌起到促進作用。
6萬名鐵路建設者發揚“為造福人民勇於攻難克險,甘願吃苦奉獻”的精神,精心設計,科學施工,風餐露宿,日夜奮戰,終於提前完成了全線鋪通任務。
在慶祝大會上,鐵道部決定:
授予鐵二局一處八隊等51個單位“南昆鐵路建設先進集體”稱號,授予汪攀登等497名職工“南昆鐵路建設先進個人”稱號。南昆帶動西南經濟大發展
20世紀之初,孫中山的《建國初略》給沉睡千百年西南窮鄉僻壤一個夢富的輪廓,隻有共產黨領導下的國家才給人民圓了這個夢:一條鐵路,引發了沿線經濟結構的大調整,西南人民由此走上致富的快車道。
早年,孫中山先生雖有宏願,卻因財力不濟而罷手。
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黨中央和國務院果決地在大西南的貧困山區,畫下了重重的一筆,於是有了“中華扶貧第一路”。
有路才能興業。正是因為有了這條路,人們致富的夢想才敢邁出踏實的大步。柳州鐵路局所轄南昆鐵路沿線地市展開了依托南昆鐵路發展“通道經濟”。
在貴州黔西南布衣苗族自治州,這個礦產資源極其富有的聚寶盆,被譽為中國第二個“金三角”。他們圍繞南昆鐵路,構建“沿線經濟走廊,富民升位”,形成“大區位、大通道、大資源、大市場”的格局,重點建設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城鎮,打破了城鄉分割的二元格局,使之成為最具活力的經濟增長點。
在百色革命老區,實施“以南興市,借路興百”的發展戰略,構建“一軸兩翼”經濟開發帶,建立起山區的現代工業走廊,培育起鋁電、林紙、特色農業、加工、旅遊等的產業鏈。
當地人說:“南昆鐵路給這塊富饒而貧困的土地帶來的希望。”
朱鎔基也曾經說過南昆鐵路的通車,對百色扶貧的重要意義。
沿南昆線,幾個全國最大33萬畝芒果生產基地、54萬畝蔬菜基地、30萬畝速生桉基地、20萬畝八渡筍基地、12萬畝茶葉和10萬畝龍眼生產基地,一派生機勃勃。平果鋁成為我國最大的鋁業基地,被譽為“亞洲第一鋁”。
被人稱之為“火車馱來的城鎮威舍”,南昆鐵路建成前還是滇黔邊界上一個人煙稀少的小鎮,這時,已經成了熱鬧非凡的商埠。
威舍鎮長說:“1992年,小鎮麵積1平方公裏,2001年達到64平方公裏,1992年的財政收入是42萬元,到2001年的財政收入達到1398萬元,增長32倍!”
在中國鐵路史上,建好一條鐵路後引導物流、培育市場需要有一個過程,而南昆鐵路如同導火索,火車隆隆聲如同號角,引爆了黔、桂“金三角”的大開發,喚醒了枕戈待旦奔富裕的鬥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