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在整個黃河治理開發與管理進程中,小浪底水利樞紐是一座具有戰略性意義的控製性工程,是一顆舉足輕重的棋子,淤粗排細攔減的泥沙,可為上中遊水土保持爭取20年的寶貴時間,並通過以其為主的調水調沙,有效擴大黃河下遊河道過洪能力,輸沙入海,緩解“懸河”之危。
小浪底水利樞紐是治理開發黃河的關鍵性工程,屬國家“八五”重點項目,工程於1997年截流,2001年底竣工。
小浪底位於河南洛陽以北40公裏的黃河幹流上,上距三門峽水庫130公裏,下距鄭州花園口115公裏,是黃河幹流三門峽以下唯一能夠取得較大庫容的控製性工程。
小浪底水庫位於穿越中條山、王屋山的晉豫黃河峽穀中,庫區全長130公裏,總麵積278平方公裏。小浪底大壩截流後,晉豫黃河峽穀與庫區的柏崖山、紅崖山、黃鹿山等20多個風景點及雄偉的水庫大壩交相輝映,形成湖光山色、千島星布、“高峽出平湖”的自然景觀,使得小浪底水庫同時成為由山水自然風光和水利工程組成的大型旅遊區。
小浪底水庫內大量的半島、孤島、險峰,使自然景觀近有曲折蜿蜒的河灣,遠有煙波浩淼的湖麵。從碼頭登舟,擊水搏浪,出入高峽平湖,觀賞沿岸山水風光,盡情領略母親河的風采,以景觀上的美、幽、奇、勝、典滿足人們高尚的享受和回歸自然的追求,在風格上既有田園風情的古樸典雅,又有現代時尚的豪華氣魄。
黃河三峽是小浪底與王屋山所孕育的精華,位於小浪底水庫大壩上遊20公裏處,總麵積40平方公裏,是小浪底風景區的精華所在。
八裏胡同位於黃河中下遊最窄處,兩岸斷壁如削,中間河水奔湧,三條峽穀各具風采:孤山峽鬼斧神工,千仞壁立;龍鳳峽盤龍走蛇,曲折迂回;大峪峽開闊舒展,氣象萬千。特別是九蹬蓮花棧,九蹬九級,次第升高,望之若蓮花盛開,似出水芙蓉,號稱“鯀山禹斧”。而且還有隋唐古棧道、陳謝大軍黃河渡等多處豐富的文化勝跡,自然人文景點多達60餘處,是我國北方少有的山水景觀,完全可以和長江三峽媲美。
正是有了這麼多精神和物質財富,許多後來人才深深理解,為什麼黃河治理委員會老主任王化雲在彌留之際仍對它念念不忘。
然而在黃河人中,像王化雲這樣對小浪底工程無法釋懷的又何止一二。
從1953年開始,黃河治理委員會派出第一支工程技術人員到小浪底壩址進行現場勘察。
到2009年4月7日,在長達56年的漫長歲月裏,數以萬計的國內外技術人員參加了小浪底工程的勘測、規劃、設計、施工、運行等各個環節的工作。
特別是黃河治理委員會所屬的工程勘測、規劃、設計、科研單位和工程技術人員,為了圓夢小浪底,黑發人沿著白發人的足跡,一代接著一代傳遞著使命。
他們風餐露宿、前赴後繼、嘔心瀝血、殫精竭慮,他們對小浪底工程的建設和各功能的發揮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黃河治理委員會主任李國英飽含深情地說:“小浪底工程凝結了幾代治黃人的心血,承載了幾代治黃人的夢想。”
小浪底之名真正遠播海內外,是在1994年主體工程開工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