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說到百姓們稅收一事上,霍明珠主張維持現狀,也就是維持新皇登基以來的稅收狀態,而駱國公卻要求回到先皇時代的稅收狀態。
百裏景麒在雙方對峙的時候,保持了中立——他一直都是如此,若不是說聽太後吩咐就是眾人再議,一點都沒有自己的主張。
反正霍明珠沒有打算靠百裏景麒,隻不過,即使霍明珠聽政,可皇上還是百裏景麒,很多事情都需要百裏景麒點頭才作數,那些大臣們也是知道的,因此,便時常有百裏宗律那一派的人和霍明珠對上,最後卻不是百裏景麒出來調和做出最後的決斷,而是百裏宗律出來。
這一日,又是如此,駱國公道:“太後娘娘,如今新皇登基,國庫未曾充盈,若是不將稅收恢複,怕是無法經得起消耗。”
“如今我大雍一派祥和,即使國庫未滿,卻也足夠,倘若如今增加稅收,百姓們的生活無法得到改善。”這便是霍明珠反駁的理由。
百裏景麒說道:“太後所言極是。”
“皇上,太後心慈,體察民情,體恤百姓勞作辛苦,但是,倘若大雍士兵無法做到頓頓飽腹,又如何能做到保衛大雍?皇上,莫要得了百姓的心而傷了士兵們的心啊。”駱國公轉過去對百裏景麒如此說道,就是在逼著百裏景麒做最後的決斷。
霍明珠當然不會讓他如意,這多收的稅糧真的都入了國庫了嗎?怕不竟然,至少霍明珠就是不相信的,而往年一直在管理這一塊的駱國公,收刮了多少的民脂民膏,怕是也算不清楚。
霍明珠算過了,若是維持如今的稅收,國庫雖然不充盈,但是也沒有辦法多出太多,想要從中收刮民脂民膏的,也沒辦法太過猖狂,難怪駱國公會如此堅持。
霍明珠卻覺得,駱國公堅持,還真是幫了她的大忙呢,還真沒有想到如何將這駱國公也拔掉,如今這老匹夫自己就撞了上來,若她還放過,就真的太不對不起駱國公了。
“駱國公所言極是,先皇手中的稅收都是如此,倘若在咱們皇上的手裏也恢複到如此也不是什麼要緊的大事,可是,哀家如此堅持,是有理由的。”話說到此處,霍明珠頓了頓,掃視了一圈群臣。
群臣小聲嘀咕了一下,有些大臣也占了好處的自然是一臉不快,想找機會幫駱國公說話,如今聽見霍明珠如此說,他們便安奈了性子,先聽聽霍明珠的說法。
霍明珠微微一笑道:“這全國有多少田地,倘若真去細算,怕是沒有辦法算出個大概,隻不過,即使沒辦法記個全的,大概的數倒是有的。”霍明珠的話說道此處,便有兩個太監將一個小木箱子抬了進來。
待那兩個小太監將那箱子打開之際,霍明珠繼續說道:“此處,便有今夏在上京城內的稅收賬本,哀家命人整理過一次,其中的賬目一目了然,諸位大臣不妨看一看,看過之後,再來和哀家說,往後的稅收如何進行。”
駱國公臉上精彩萬分,他盯著那個箱子裏麵整齊放置好的賬本,這麼看過去,足足有數百本,光是這一夏,便有如此多的賬本,卻還是少的,隻是上京城的稅收賬本,倘若全國各縣的賬本都放在一起,怕是連一個國公府都不夠放的。
霍明珠讓諸位大臣去看一看那賬本,倒沒有人願意去看,當然不是不願意,也是不敢。
若是去翻看了那賬本,不就是在質疑霍明珠的話麼,霍明珠堅持減稅,如今就隻有駱國公堅持恢複先皇稅收,可如今霍明珠拿出了賬本。
雖說很多人相信,倘若真是從地方官手中拿來的賬本,是看不出哪裏有漏洞的,可是,霍明珠如今敢拿出這賬本說話,那這賬本就的確存在著問題。
這看也不是,不看也不是,注定要讓駱國公吃啞巴虧,更主要的,就是駱國公往常所吞下的,指不定比繳入國庫的還要多呢,要知道,九王爺手中要養私兵,那糧食從哪裏來?不就是靠著駱國公這邊的麼。
如今讓霍明珠這麼一攪合,眼看著手中的私軍都要餓肚子了,駱國公心中當然是憤恨之極,卻又不想如此簡單的鬆口。
於是駱國公道:“太後娘娘,眼下雖說沒有韃子來犯,可若國庫不充盈,怕是不妥當啊。”
霍明珠當然知道駱國公會如此說,她便笑道:“駱國公此事倒是真的不需要操心,哀家親自到國庫看過,國庫還算充盈,倘若真的有韃子來犯,國庫足夠抵擋得了,若到時候真的不夠,再增稅也來得及。”
霍明珠的樣子相當鎮定,讓群臣看在眼裏,都知道,此事霍明珠做了完全的準備,怕是改變不了了。
就在此時,百裏宗律說道:“太後娘娘,微臣覺得,怕是不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