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節 夢李白二首(2 / 2)

胡應麟曰:“明日照高樓,想見餘光輝”,李陵逸詩也。子建“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全用此語,而不用其意,遂為建安絕唱。少陵“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正用其意而少變其句,亦為唐句崢嶸。今學者第知曹杜二句之妙,而不知其出於漢也。

其二

浮雲終日行①,遊子久不至。三夜頻夢君②,情親見君意③。(首從頻夢敘起。情意皆屬李,情就夢時言,意就平日言。)

①太白詩:“浮雲遊子意。”此章起首即用其語。古詩:“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

②傅玄詩:“夢君結同心。”

③鮑照詩:“惆悵情意親。”《世說》:潘嶽答樂廣曰:“要須得君意。”

告歸常局促①,苦道來不易②。江湖多風波③,舟楫恐失墜。出門搔自首④,若負平生誌⑤。(此代述夢中心事,曲盡倉皇悲憤情狀。告歸四句,夢聞其言。出門二句,夢見其形。上章以平生魂起下,此章以平生誌起下。)

①《前漢?直不疑傳》:同舍有告歸。仲長統詩:“何為局促。”

②晉僧張奴歌:“樂所少人住,苦道若翻囊。”

③《賈誼傳》:“經製不定,是猶渡江湖亡維楫,中流而遇風波,船必覆矣。”

④《詩》:“搔首踟躕。”潘嶽詩:“白首同所歸。”

⑤謝惠連詩:“生平無誌意。”

冠蓋滿京華①,斯入獨惟悴②。孰雲網恢恢③,將老身反累④。千秋萬歲名⑤,寂寞身後事⑥。(此傷其遭遇坎軻,深致不平之意。身累名傳,其屈伸亦足相慰。但惻惻交情說到痛心酸鼻,不是信將來,還是悼目前也。此章四句起,下二段各六句。)

①《魏國策》:“冠蓋相望。”郭璞詩:“京華遊俠窟。”

②嵇康詩:“何時見斯人。”《楚辭》:“顏色惟悴。”

③《道德經》:“天網恢恢。”

④蔡邕古歌:“不獲已,人將老。”

⑤阮籍詩:“千秋萬歲後,榮名安所之。”

⑥《莊子》:“寂寞無為。”《晉書?文苑傳》:張翰任心自適,不求當世。或謂之曰:“卿乃可縱適一時,獨不為身後名耶?”答曰:“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即時一杯酒。”庾信詩:“眼前一杯酒,誰論身後名。”

此因頻夢而作,故詩語更進一層。前雲明我憶,是白知公:此雲見君意,是公知白。前雲波浪蛟龍,是公為白憂;此雲江湖舟楫,是白又自為慮。前章說夢處,多涉疑詞;此處說夢處,宛如目擊。形愈疏而情愈篤,千古交情,惟此為至。然非公至性,不能有此至情。非公至文,亦不能寫此至性。

陸時雍曰:是魂是人,是夢是真,都覺恍惚無定。親情苦意,無不備極矣。

吳山民曰:子美《天末懷李白》詩,其尾聯雲:“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淚羅。”今上篇雲:“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此又雲,“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疑是時必有妄傳太白墮水死者,故子美雲雲。後世遂有沉江騎鯨之說,蓋因公詩附會耳。太白卒於當塗李陽冰家,彝於謝家青山,二史可考,安有沉江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