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節 戲贈閿鄉秦少府短歌(1 / 1)

與上首同時之作。“朱注”少公即少府。《國史補》:張旭為常熟尉,有老父過狀,判去不數日複至,乃怒責之。老父曰:“實非論事,睹少公筆跡奇妙,貴為篋笥之珍耳。”可證唐人稱尉為少公也。《太白集》有《秋日餞陽曲王讚公賈少公赴上都序》。

去年行宮當太白①,朝回君是同舍客②。同心不減骨肉親③,每語見許文章伯④。今日時清兩京道,相逢苦覺人情好⑤。昨夜邀歡樂更無,多才依舊能潦倒⑥。(四句轉韻。上憶往日交情,下喜中途歡聚。樂更無,謂更無如此之樂。秦抱才而為下吏,故曰依舊潦倒。《杜臆》:未句有戲意。)

①“邵注”天子在外之居曰行宮。

②《史記?司馬相如傳》:相如遊梁,孝王令與諸生同舍。

③《易》:“二人同心。”

④《吳誌注》:張紘見陳琳《武庫賦》,歎美之。琳答曰:“河北率少文章,易為雄伯。”王充《論衡》:文詞之伯。孫逖詩:“海內文章伯。”

⑤苦覺好,乃當時方言。

⑥多才多藝,出《尚書?金滕》。《語林》:張華謂陸機曰:“人之為文,患其才少,而子患才多。”嵇康書:“知吾潦倒不切事情。”《抱樸子》:“潦倒疏緩,而致廢弛。”此乃波頹瀾倒之意。據《北史?崔瞻傳》,魏天保以後,重吏事,謂容止蘊藉者為潦倒,而瞻終不改焉。“錢箋”從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