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見旻公三十年①,封書寄與淚潺湲②。舊來好事今能否③,老去新詩誰與傳④?棋局動隨幽澗竹⑤,袈裟憶上泛湖船⑥。問君話我為官在⑦,頭白昏昏隻醉眠。(前六懷旻上人,末二自敘近況。舊事尚能,新詩孰傳,是思其現在。棋局隨澗,袈裟泛湖,是憶其從前。四句包盡三十年來前後情景。末則因許寄旻,囑以書中未盡之意。“鶴注”公進《大禮賦表》雲:“浪跡於陛下豐草長林,實自弱冠之年。”其客遊吳越在開元十九年,公方二十歲,至乾元元年,相距止二十七年。曰三十年者,亦約略之詞。“朱瀚注”旻居幽澗,公攜棋局以相隨。公在湖船,旻著袈裟而同泛。此敘交誼之親切。)
①《詩》:“自我不見。”陶潛詩:“一去三十年。”
②《齊國策》:齊王封書謝孟嚐君。《楚辭》:“橫流涕兮潺湲。”
③《周禮?天官》:“內小臣,後有好事於四方,則使往。有好令於卿大夫,則亦如之。”好讀本音。《揚雄傳》:“好事者載酒肴從遊。”好讀去聲。
④陶潛詩:“乃賦新詩。”誰傳,謂誰傳於我。
⑤曹植《王仲宣誄》:“棋局逞巧,博弈惟賢。”《江賦》:“幽澗積岨。”
⑥《法苑珠林》:袈裟為福田之服。《華嚴經》:著袈裟者,舍離三毒也。《陀羅尼經》袈裟者,秦言染衣也。
⑦《杜臆》作問君,謂旻公問而許話也,此見因許之意。黃生曰:旻善吟善弈,而喜與文士遊,其好事可知,七是旻喜杜之得官,八是杜答旻以潦倒。舊作聞言,亦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