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亦還鄜州時,道中作。夢弼曰:《鄜州圖經》:州治洛交縣。羌村,洛交村墟也。
崢嶸赤雲西①,日腳下平地②。柴門鳥雀噪③,歸客千裏至④。(此旅人初至家而喜也。《杜臆》:荒村晚景,摹寫如畫。)
①謝朓詩:“崢嶸瞰平陸。”郭璞曰:“崢嶸,高峻也。”《漢書?五行誌》:“赤雲起而蔽日。”
②陳後主詩:“日腳沉雲外。”鮑照詩:“瀉水置平地。”
③曹植詩:“柴門何蕭條。”
④陸賈《新語》:“乾鵲噪而行人至。”謝靈運詩:“歸客逐海隅。”
妻孥怪我在①,驚定還拭滑②。世亂遭飄蕩③,生還偶然遂④。鄰人滿牆頭⑤,感歎亦歔欷⑥。夜闌更秉燭⑦,相對如夢寐⑧。(此記悲歡交集之狀。家人乍見而駭,鄰人遙望而憐,道出情事逼真。後二章,俱發端於此。亂後忽歸,猝然怪驚,有疑鬼疑人之意。偶然遂,死方幸免。如夢寐,生恐未真。司空曙詩:“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是用杜句。陳後山詩:“了知不是夢,忽忽心未穩。”是翻杜語。此章,上四句,下八句。)
①我在,如《論語》“子在”之在。
②梁簡文帝詩:“試淚空搖手。”
③鮑照詩:“世亂識忠良。”古詩:“飄蕩水無根。”
④蔡琰曲:“喜得生還兮適聖君。”《列子》:範氏之黨,以為偶然。
⑤劉孝孫詩:“鄰人思舊情。”
⑥《楚辭》:“曾歔欷餘鬱邑。”注:“歔欷,哀泣之聲。”
⑦蔡琰曲:“更深夜闌兮夢汝來斯。”樂府:“晝短苦夜長,不如秉燭遊。”陸放翁雲:“夜深宜睡而複秉燭,見久客喜歸之意。”冷齋讀平聲,謂更換執燭,未然。
⑧《列子》:“一裏老幼,垂涕相對。”沈約詩:“神交疲夢寐。”
王嗣奭曰:前有《述懷》、《得家書》二詩,公與家人,已知兩存矣。此雲“妻孥怪我在”,“生還偶然遂”,何也?蓋此時盜賊方橫,乘與未回,人人不保,直至兩相麵,而後知尚存,此亂世實情也。
王慎中曰:三首俱佳,而第一首尤絕,一字一句,鏤出肺腸,才人莫知措手,而婉轉周至,躍然目前,又若尋常人所欲道者。真《國風》之義,黃初之旨,而結體終始,乃杜本色耳。
申涵光曰:杜詩“鄰人滿牆頭”,與“群雞正亂叫”,摹寫村落田家,情事如見。今人謂苦無詩料者,隻是才弱膽小,觀此等詩,何者非料耶?
其二
晚歲迫偷生①,還家少歡趣②。嬌兒不離膝③,畏我複卻去。憶昔好追涼④,故繞池邊樹。蕭蕭北風勁⑤,撫事煎百慮⑥。(此章敘還家後事,承上妻孥來。急於回家,而仍少歡趣者,一為父子久疏,一為生計艱難也。不離膝,乍見而喜,複卻去,久視而畏,此寫幼子情狀最肖。好追涼,去夏方暑。北風勁,今秋向冬矣。撫事百慮,傷禦寒無具。“遠注”下四句,即《詩》“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之意。)
①隋孫萬壽詩:“晚歲出函穀,方春度京口。”軍壘暫歸,故雲偷生。《吳誌》:秦旦曰:“孰與偷生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