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後漢。李固傳》:“北鬥為天之喉舌,尚書亦為陛下喉舌。”
②《書?康王之誥》:畢公率東方諸侯,入應門右。《顧命》注:司馬第四,畢公領之。《郊祀誌》:“搢紳者弗道。”“顏注”縉,本作搢,插笏於大帶與革之間耳,非插於大帶也。或作薦縉者,亦謂薦笏於紳帶之間耳。時見素以兵部尚書為相,率百官,故曰“東方領搢紳”也。
③《晉書》:太康四年,製曰藻鏡銓衡。《唐書》:天寶五載,見素為吏部侍郎,銓敘平允,人士稱之。
④《漢?鄭崇傳》:哀帝時,為尚書仆射,每見曳革履。上笑曰:“我識鄭尚書履聲。”天子像帝座,故雲上星辰。
⑤魏文帝《與吳質書》:“王仲宣獨步於漢南。”
⑥《書》:“餘波入於流沙。”《左傳》:“波及晉國者,君之餘也。”《論語》:“德必有鄰。”傅亮《修張良廟教》:“道亞黃中,照鄰庶幾。”
⑦《魏誌》:管輅喜仰視星辰,能明天文地理變化之數,人號神童。又自言天與我才明。“錢箋”《唐書》:肅宗改元至德,十月,有星犯昂,見素言於肅宗曰:“祿山將死矣。”帝曰:”日月可知乎?”見素曰:“福應在德,禍應在刑,昂金忌火,行當火位,昂之昏中,乃其時也。明年正月丙寅,祿山其殪乎。”帝曰:“賊何等死?”見素曰:“五行,子者視妻所生,昂死以丙申。金,木之妃也。木,火之母也。丙火為金,子申亦金也,二金本同末異,還以相克。賊殆為子與首亂者更相屠戮乎。”已而皆驗。
⑧《前漢?陳遵傳》:善書,與人尺牘,主者藏弆以為榮。倒,壓倒也。
⑨《吳?周瑜傳》、《晉?劉元海傳》並雲:“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
⑩《記?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
(11)《前漢書讚》:“議事於廟堂之上。”《列子》:“均天下之至理。”
(12)東方朔論:美風俗。《何氏語林》:阮孝緒歎明賓山曰:“此言足使還淳返樸,激薄停澆矣。”
才傑俱登用①,愚蒙但隱淪②。長卿多病久③,子夏索居頻④。回首驅流俗⑤,生涯似眾人。巫鹹不可問⑥,鄒魯莫容身⑦。感激時將晚,蒼茫興有神⑧。為公歌此曲⑨,涕淚在衣巾⑩。(未乃自敘困窮,而有望於韋相也。登用承上,隱淪起下。多病索居,寥落已甚,且驅逐生涯,資身無策,至此則天意難問,而吾道莫容矣,故不禁感懷賦詩,而聲淚交流。此條一步敲緊一步,乃陳情之最悲切者。張綖曰:公雖時邁,爭於求進,然必吾道契合者,然後望其汲引,故獨與韋公歌此曲。此章四句起,下三段各十二句。)
①沈約詩:“吏部信才傑。”《書》:“疇谘若時登庸。”注:“庸,用也。”
②《楊惲傳》:“足下哀其愚蒙。”
③《西京雜記》:相如素有消渴疾。
④《檀弓》:子夏曰:“吾離群而索居,久矣。”
⑤王粲詩:“回首望長安。”《晉書》:謝尚脫略細故,不為流俗之事。
⑥《列子》:鄭有神巫自齊來,曰季鹹,知人生死、存亡、禍福、壽夭,期以歲月。
⑦《莊子》:孔子再逐於魯,削跡於衛,窮於齊,厄於陳、蔡,不容身於天下。
⑧《杜臆》:“蒼茫興有神”,起下“歌此曲”,而此曲即所上韋相詩。蒼茫,意興勃發之貌。
⑨庾信詩:“君能歌此曲。”
⑩曹植詩:“歔欷涕沾巾。”巾,以拭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