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勞樾?(2 / 2)

①《海賦》:“衝融滉。”

②郭璞《江賦》:“詠采菱以扣舷。”《廣韻》:“舷,船邊也。”謝靈運詩:“瞑還雲際宿。”《長安誌》:雲際山大定寺,在鄠縣東南六十裏。《正韻》:“戛,鑠也”。此謂船舷經過之聲。

③《詩》:“月出皎兮。”藍田關,在藍田縣東南六十八裏,即秦嶢關也。《雍錄》:嶢關,在渼陂東南。

此時驪龍亦吐珠①,馮夷擊鼓群龍趨②。湘妃漢女出歌舞③,金支翠旗光有無④。(此寫月下見聞之狀。燈火遙映,如驪龍吐珠。音樂遠聞,如馮夷擊鼓。晚舟移棹,如群龍爭趨。美人在舟,依稀湘妃漢女。服飾鮮麗,仿佛金支翠旗。張綖謂“月出而樂作,光若神遊異境”,是也。)

①《莊子》:“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驪龍頷下。能得珠者,必遭其睡。”

②《海賦》:“冰夷倚浪以傲睨。”注:“冰夷,水仙人也。”郭璞雲:“冰夷,馮夷也。”《楚辭》:“令海若,舞馮夷。”《洛神賦》:“馮夷擊鼓,女媧清歌。”《搜神記》:馮夷,潼鄉堤旨人,以八月上衷日渡河死,上帝署為河伯。《易》:“見群龍無首。”張衡《西京賦》:“萬騎龍趨。”

③《列女傳》:舜崩蒼梧,二妃死於江湘之間,俗謂之湘君。《列仙傳》:鄭交甫遊漢江,見二女解佩與之。《洛神賦》:“從南湘之二妃,攜漢濱之遊女。”《後漢?劉盆子傳》:“共擊鼓歌舞。”

④《前漢?誌》:《房中歌》:“金支秀華。”注:“樂上眾飾,有流翅羽葆,以黃為支,其首敷散,若草木之秀華也。”夏侯湛《禊賦》:“擢翠旗,垂繁纓。”《子虛賦》:”覽於有無。”

咫尺但愁雷雨至①,蒼茫不曉神靈意②。少壯幾時奈老何,向來哀樂何其多③。(末乃觸景生情,有哀樂無常之感。見雷雨變幻,因知自少至老,俱當如是觀,此推開作結。吳論:哀,頂鯨鼉雷雨等句。樂,頂錦帆絲管等句。此章七段,各四句分截。)

①《左傳》:“天威不違顏咫尺。”《易》:“雷雨之動滿盈。”

②沈約詩:“出漲海之蒼茫。”《九歌》:“東風飄兮神靈雨。”

③漢武帝《秋風辭》:“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奈老何。”《列子》:“哀樂不能移。”

張綖曰:好奇二句,乃全篇之眼。岑生人奇,渼陂景奇,故詩語亦奇,驪龍四句,設想更奇。初學若以實理泥之,幾於難解,熟讀《楚辭》,方知寓言佳處。

朱鶴齡曰:始而天地變色,風浪堪憂,既而開霽放舟,衝融嫋窕,終而仙靈冥接,雷雨蒼茫,隻一遊陂時,情景迭變已如此。況自少壯至老,哀樂之感,何可勝窮,此孔子所以歎逝水,莊生所以悲藏舟也。

盧世濃曰:此歌變眩百怪,乍陰乍陽,讀至收卷數語,肅肅恍恍,蕭蕭悠悠,屈大夫《九歌》耶?漢武皇《秋風》耶?

此篇第六段,托假象以寫真景,本於漢《豔歌》,其辭雲:“今日樂上樂,相從步雲衢。天公出美酒,河伯出鯉魚。青龍前鋪席,白虎持榼壺。南鬥工鼓瑟,北鬥吹笙竽。姮娥垂明璫,織女奉瑛琚,蒼霞揚東謳。清風流西歈。垂露成帷幄,奔星扶輪輿。”少陵蓋善於摹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