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高都護驄馬行(2 / 2)

④《天馬歌》:“經萬裏兮歸有德。”《漢書》:李廣利獲汗血馬來。注:大宛舊有天馬種,蹋石汗血,汗從前肩髆小孔中出,如血。趙曰:“汗血之姿,非萬裏無以見。”

長安壯兒不敢騎①,走過掣電傾城知②。青絲絡頭為君老③,何由卻出橫門道④。(末用感慨作結,即老驥伏櫪,誌在千裏之意。此章四段,各四句。)

①鄭氏曰:長安,古雍州地,漢始都此。

②崔豹《古今注》:“秦始皇有七馬,一曰追電。”《隋書》:“長孫晟為總管,突厥畏之,見其赤馬稱為閃電。”趙注:“此言馬行如電,舉國皆知耳。”舊引傅玄詩“童女掣電策,童男挽雷車”,非其義。孫楚詩:“傾城遠追送”。注:“傾,猶盡也。”

③古樂府:“青絲纏馬尾,黃金絡馬頭。”

④《漢?西域傳》:“百官送至橫門外”。《三輔黃圖》:“長安城北,出西頭第一門,曰橫門,其外有橋,曰橫橋。”程大昌《雍錄》:“自橫門渡渭而西,即是趨西域之路。”“遠注”出橫門道,言欲馳驅於戰場。

張綖曰:凡詩人題詠,必胸次高超,下筆方能卓絕。此詩“雄姿未受伏櫪恩,猛氣猶思戰場利”,“青絲絡頭為君老,何由卻出橫門道”,如此狀物,不唯格韻特高,亦見少陵人品。若曹唐《病馬》詩:“一朝千裏心猶在,曾敢潛忘秣飼恩。”乃乞兒語也。

王嗣奭曰:“與人一心成大功”,此盛讚馬德,即所謂“其堪托死生”也。下文猛氣思戰場,萬裏看流血,壯兒不敢騎,卻出橫門道,節節俱蒙此意,寫得雄駿絕倫,“語不驚人死不休”,洵足空前絕後矣。

胡應麟曰:七言古詩,概曰歌行。餘漫考之,歌之名義,由來遠矣。《南風》、《擊壤》興於三代之前,《易水》、《越人》作於七雄之世,而篇什之盛,無如《騷》之《九歌》,皆七古所始也。漢則《安世》、《房中》、《郊祀》、《鼓吹》,鹹係歌名,並登樂府。或四言,上規風雅,或雜調,下仿《離騷》,名義雖同,體裁則異。孝武以還,樂府大演,《隴西》、《豫章》、《長安》、《京洛》、《東西門行》等,不可勝數,而行之名,於是著焉。較之歌曲,名雖小異,體實大同。至長、短、燕、鞠諸篇,合而一之,不複分別,又總而目之曰相和等歌。則知歌者,曲調之總名,原於上古。行者,歌中之一體,創自漢人,明矣。又曰:今人例以七言長短句為歌行,漢魏殊不爾也。諸歌行,有三言者,《郊祀歌》、《董逃行》之類;四言者,《安世歌》、《善哉行》之類;五言者,《長歌行》之類;六言者,《上留田》、《妾薄命》之類。純用七字而無雜言,全取平聲而無仄韻,則《柏梁》始之,《燕歌》、《白紵》皆此體。自唐人以七言長短為歌行,餘皆別類樂府矣。又曰:歌行,兆自《大風》、《垓下》,《四愁》、《燕歌》而後,六代寥寥,至唐大暢。王、楊四子,婉轉流麗,李、杜二家,逸宕縱橫。又曰:闔辟縱橫,變幻超忽,疾雷震電,淒風急雨,歌也。位置森嚴,筋脈聯絡,走月流雲,輕車熟路,行也。太白多近歌,少陵多近行。又曰:李、杜歌行,擴漢、魏而大之,而古質不及。盧、駱歌行衍齊梁而暢之,而富麗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