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杜工部年譜(2 / 3)

天寶七載戊子

公在長安。

天寶八載己醜

公在長安,間至東都,黃曰:公《洛城北謁玄元廟》詩雲:“五聖聯龍袞。”唐史加五帝大聖字,在八載閏六月,可證是年公又在東都。

天寶九載

庚寅公在長安

天寶十載辛卯公年四十,在長安,進《三大禮賦》。玄宗奇之,命待製集賢院。魯訔曰:公奏《三大禮賦》,史、集皆雲十三載。朱按:帝紀:十載行三大禮,十三載未嚐郊。況表雲:“臣生長陛下淳樸之俗,行四十載矣。”故知當在是歲。是年,作《秋述》。

天寶十一載

壬辰公在長安,召試文章,送隸有司,參列選序。黃曰:是年十一月,楊國忠為右丞相,鮮於仲通為京兆尹。呂譜:公《上韋左相詩》:“鳳曆軒轅紀,龍飛四十春。”自玄宗即位,至此為四十年。

天寶十二載癸巳

公在長安。黃曰:有《贈集賢院崔於二學士》詩。崔、於當是試文之官。

天寶十三載甲午

公在長安。黃曰:是年進《封西嶽賦》。是年二月,右相兼文部尚書楊國忠守司空,即《封西嶽表》所雲元弼司空也。故知進表在是年。

天寶十四載乙未

授河西尉,不拜,改右衛率府胄曹參軍。十一月,往奉先,魯曰:公在率府,其家先在奉先。黃曰:《詩史》渭薊北反書未聞,公已逸身幾甸。非也。若先已竄逸,則改授無容在初興師之時矣。呂、蔡譜俱雲:十一月初,赴奉先,有《詠懷詩》。知非避亂也。肅宗至德元載丙申即天寶十五載。七月,肅宗即位靈武,改元。

五月,自奉先往白水依舅氏崔少府。六月,又自白水往鄜州。聞肅宗即位,自鄜羸服奔行在,遂陷賊中。

至德二載丁酉

四月,脫賊,謁上鳳翔,拜左拾遺。疏救房琯,上怒,詔三司推問。宰相張鎬救之,獲免。八月,墨製放還鄜州省家。十月,上還西京,公扈從。是年六月一日,有《奉謝口敕放三司推問狀》,又有《同遺補薦岑參狀》。

乾元元年戊戌二月改元,複以載為年。

任左拾遺,六月出為華州司功。冬晚,離官,間至東都。是年十月,有《為華州郭使君進滅殘寇形勢圖狀》,有《試進士策問》五首。

乾元二年己亥

春,自東都回華州。關輔饑。七月,棄官西去,度隴,客秦州,卜西枝村置草堂,未成。十月,往同穀,寓同穀不盈月。十二月,入蜀,至成都。

上元元年庚子閏四月改元

公在成都,卜居浣花溪。是年,營草堂,公詩所雲“經營上元始”是也。又雲“頻來語燕定新巢”,則三月堂成。鱉按:黃、魯諸譜皆雲:裴冕為公卜居。考詩題不載此事,恐是臆說,有辯在集內。

上元二年辛醜九月,去年號,止稱元年,以十一月為歲首,以鬥所建辰為名。

公年五十,居成都草堂。間至蜀州之新津、青城。朱曰:公赴青城,黃譜編上元元年,魯譜編上元二年,以《寄杜位》詩考之,疑魯是。是年秋作《唐興縣客館記》。

代宗寶應元年壬寅建巳月,代宗即位,改元,複以正月為歲首,建巳月為四月。

公居成都草堂。七月,送嚴武還朝,到綿州。未幾,西川兵馬使徐知道反,因入梓州。冬,複歸成都,迎家至梓。十二月,往射洪南之通泉,皆梓屬邑。或雲:《新書》本傳:“遊東蜀依高適。”當在此時,嚴武入朝之後。朱曰:嚴武還朝,適領西川節度,公方攜家往東川,其時並無一詩與之,不得雲依高適也。公在梓州,最善留後章彝。彝為留後,可知適未嚐兼領東川,而謂之依適,可乎。鱉按:公迎妻子,不見詩題,恐是遣弟往迎。有《弟占歸草堂》詩“熟知江路近,頻為草堂回”,可證。是年建巳月,公上嚴武《說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