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居同穀,不逾月,即赴成都。
賢有不黔突①,聖有不暖席。況我饑愚人,焉能尚安宅②?始來茲山中,休駕喜地僻。奈何迫物累③,一歲四行役。(此歎行蹤無定也。上四,以古人自解。下四,以勞生自慨。地僻,謂同穀境幽。物累,為妻子所牽。趙曰:春自東都回華,秋自華州客秦,冬自秦赴同穀,又自同穀赴劍南,故曰四行役。)
①《淮南子》:“墨子無黔突,孔子無暖席。”
②《詩》:“其究安宅。”
③《莊子》:“無物累,無鬼責。”《淮南子》:“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
忡忡去絕境①,杳杳更遠適②。停驂龍潭雲③,回首虎崖石④。臨歧別數子⑤,握手淚再滴⑥。交情無舊深⑦,窮老多慘戚。(此記臨發躊躇也。龍潭虎崖,同穀之景不忍舍。交情慘戚,同穀之人不忍別。)
①《詩》:“憂心忡忡”。陶潛《桃花源記》:“來此絕境,不複出焉。”
②《莊子》:“杳杳冥冥。”《後漢書》:範丹謂王矣曰:“今子遠適千裏。”
③謝靈運詩:“停驂我悵望。”夢弼曰:龍潭,即《七歌》雲“南有龍兮在山湫”是也。《杜臆》:龍潭,即萬丈潭。地誌:有虎穴在成州西。《寄讚上人》詩雲“徘徊虎穴上”,豈即其處耶?
④《宋書》:拓跋齊聞苻達兵起,遁走,達追擊斬之。因據白崖,分平諸戍。《通鑒注》:占葭萌地。
⑤劉琨詩:“相與數子遊。”
⑥江淹詩:“罇酒送征人,握手淚如霰”。
⑦孫綽詩:“交情遠朝市。”陶潛詩:“相知何必舊。”無舊深,不必舊交深契也。
平生懶拙意,偶值棲遁跡①。去住與願違②,仰慚林間翮③。(此歎奔走非其本願。偶逢棲遁,願本欲住,今又舍之而去,是去住願違,不能如林鳥之自適也。此章前二段各八句,後段四句收。)
①郭璞詩:“山林隱遁棲。”
②嵇康書:“事與願違。”
③陶潛詩:“遲遲出林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