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節 泥功山(1 / 1)

《杜臆》:成州有八景,泥功山、鳳凰台,居其二。公詩止言其濘,不言其勝,何耶?《唐書》:貞元五年,於同穀之西境泥公山,權置行成州。《方輿勝覽》:在同穀郡西二十裏。

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①。泥濘非一時,版築勞人功。(先記泥功山。泥濘之處,功須版築,此泥功所由名也。)

①《元和郡縣誌》:青泥嶺,在興州長舉縣西北五十三裏接溪山東,懸崖萬仞,上多雲雨,行者屢逢泥淖,故號為青泥嶺。《一統誌》:在漢中府略陽縣西北。

不畏道途遠,乃將淚沒同。白馬為鐵驪①,小兒成老翁②。哀猿透卻墜③,死鹿力所窮④,寄語北來人,後來莫匆匆⑤。(後敘中途淪沒之患。淚沒同,同歸濡溺也,起下四句。白馬小兒,為泥所汙。哀猿死鹿,為泥所陷。未以窮途之困,預戒行人。此章,上四句,下八句。)

①《月令》:孟冬之月,乘玄輅,駕鐵驪。《爾雅》:“馬純黑曰驪。”

②葛洪《神仙傳》:太玄女,須臾之間或化為老翁,或為小兒。

③李孝貞詩:“風靜夜猿哀。”

④《詩》:“野有死鹿。”《左傳》:“鹿死不擇陰,鋌而走險,急何能擇。”

⑤龐德公《於忽操》:“前行險既以覆兮,後逐逐其猶來。”盧照鄰詩:“傳語後來者,斯路誠獨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