⑩司馬相如《諭巴蜀檄》:“故遣信使,曉諭百姓。”本言誠信之使。
釋寶月詩:“有信即寄書,無信長相憶。”此以信為使也。薑氏考注:晉宋以還,將信之人即稱為信。又《鮑永傳》引《東觀漢記》:遣信人馳至長安。
男兒行處是①,客子鬥身強②。羇旅推賢聖③,沉綿抵咎殃④。三年猶瘧疾,一鬼不銷亡⑤。隔日搜脂髓⑥,增寒抱雪霜。徒然潛隙地⑦,有靦屢鮮妝⑧。(下兩段,應“今我獨淒涼。”此言多病而淒涼也。行處是,起羇旅。鬥身強,起沉綿。隔日增寒,言瘧作。潛地鮮妝,避瘧鬼也。)
①陸機詩:“男兒多遠誌。”
②阮瑀詩:“客子易為戚。”《易林》:“鬥身戰天。”
③《左傳》:“羇旅之臣。”王弼《易注》:“仲尼為旅人,即推賢聖意。”古詩:“賢聖莫能度。”
④沈約《蕭愐碑》:“因遇沉屙,綿留氣序。”《後漢?張升傳》:“偃蹇反俗,立致咎殃。”
⑤《後漢?禮儀誌》注:《流舊儀》:顓頊氏有三子,生而亡去,為疫鬼,一居江水為瘧鬼。沈約詩:“一謝永銷亡。”
⑥《素問》:“瘧者,陰與陽爭,不得出,是以間日而作。”又曰:“瘧者之寒,湯火不能溫也。”
⑦《記》:“想見於隙地,曰會。”
⑧《詩》:“為鬼為蜮,有靦麵目。”《任昉集》:“惟此人斯,有靦麵目。”
何太龍鍾極①,於今出處妨②。無錢居帝裏③,盡室在邊疆④。劉表雖遺恨⑤,龐公至死藏。心微傍魚鳥⑥,肉瘦怯豺狼。隴草蕭蕭白⑦,洮雲片片黃⑧。(此言遠客而淒涼也。龍鍾,歎衰老。出處,傷不遇。帝裏,指長安。邊疆,謂東穀。劉表二句,言不輕附人。魚鳥,喜相親。豺狼,恐見噬。草白雲黃,及邊塞蕭條之象)。
①王褒書:“援筆攬紙,龍鍾橫集。”《青箱雜記》:古語有二聲合為一字者,如“不可”為“叵”“而已”為“耳”,蓋起於西域二合之音。龍鍾切為癃,潦倒切為老,謂人之癃老,以龍鍾、潦倒目之,音義取此。“錢箋”龍鍾。《演義》謂不昌熾,不翹舉,如鬖、拉搭之類。按:《荀子?議兵篇》:“觸之者角摧隴種,東寵而退耳。”注:“隴種,遺失貌,如隴之種物然,或曰即鍾也。”《新序》作隴鍾而退。龍鍾似即隴種,語轉而然耳。薛蒼舒注:《廣韻》:“龍鍾,竹名,世言龍鍾,謂年老如竹之枝葉,搖曳不自矜持。”此說杜撰不經。後人《記事珠》等書,據為故實,可笑也。李濟翁《資暇錄》解龍鍾字,尤支離。庾信《竹杖賦》:“每與龍鍾之族,幽翳沉沉。”注:“龍鍾,竹名。”亦屬相沿之說。今按《洞冥記》:“陽關之外花牛津,時得異石,長十丈,高三丈,立於望仙宮,因名龍鍾石。”龍鍾三說不同。如《洞冥記》,是老人身重如石,難移動也。張希良曰:龍鍾二字,有作者憊解者,有作蹭蹬解者,有作下淚解者。王褒書雲:“授筆攬紙,龍鍾橫集。”常建詩雲:“雙袖龍鍾淚不幹。”李端詩雲:“龍鍾相見誰能免。”則下淚之狀也。元載入關別妻詩雲:“年來誰不似龍鍾,雖在侯門不見容。”蘇頲詩雲:“龍鍾踏澗泥。”《品彙》注:“龍鍾,行不動貌。”《述異記》有龍鍾石。皆蹭蹬之狀也。杜詩雲,“何太龍鍾極。”高適詩雲:“龍鍾還忝二千石。”則老憊之狀也。今人謂老人之不潔者曰癃鬆,正龍鍾之訛。張九齡《答子昂贈竹簪》詩雲:“遺我龍鍾節。”龍鍾本是龍種,別為一義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