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節 遷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韻(2 / 2)

⑥樂毅書,“長驅至國。”《漢?高帝紀》:“地勢便利,其以下兵於諸侯,若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⑦《長安誌》:西內安仁殿後,有彩絲院,院西有淑景殿。

⑧夢弼曰:望雲亭,亦在西內。

⑨徐陵詩:“橫橋象天漢,法駕應坤圖。”

⑩《詩》:“會弁如星。”《箋》:“會,謂弁之縫中,飾以玉,狀似星也。”

(11)《晉書?鄭默傳》:宮臣皆受命天朝,不得同之藩國。後漢崔緩草書體,或點染,狀似連珠。

(12)《史記》:老子為柱下史。樂府《滿歌行》:“零丁茶毒,愁懣難支。”

官忝趨棲鳳①,朝回歎聚螢②。喚人看騕褭③,不嫁惜娉婷④。掘獄知埋劍⑤,提刀見發硎⑥。侏儒應共飽⑦,漁父忌偏醒⑧。旅泊窮清渭⑨,長吟望濁涇⑩。(此自述索居之況。棲鳳,拾遺入朝。聚螢,邸舍荒涼。喚人二句,一開一闔,雖望人顧盼,而自惜廉隅,此借良馬佳人為喻也。埋獄,傷沉淪已久。發硎,幸見用方新。共飽,譏眾人素餐。獨醒,慨直言見斥。清渭,羇跡秦州。濁涇,回念長安也。)

①康駢《劇談錄》:含元殿左右,立棲鳳、翔鸞兩閣,龍尾道出於閣前。

②《漢?靈帝紀》:夜步逐流螢,還至洛陽。

③《子虛賦》:“罥騕褭,射封豕。”郭璞曰:“騕褭,神馬,日行千裏。”

④《前漢?蒯通傳》:隱居不嫁,未嚐卑節下意以求仕也。古樂府《烏夜啼》:“歌舞諸年少,娉婷無種則。”辛延年詩:“不意金吾子,娉婷過我廬。”

⑤豐城埋劍,注見本卷。

⑥《莊子》:“提刀而立,如新發於硎。”

⑦《東方朔傳》:“侏儒飽欲死,臣朔饑欲死。”

⑧《楚辭?漁父篇》:原曰:“眾人皆醉吾獨醒。”漁父曰:“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

⑨梁元帝詩:“旅泊依村樹。”《西征賦》:“北有清渭濁涇。”

⑩應瑒詩:“永思長吟。”

羽書還似急①,烽火未全停。師老資殘寇②,戎生及近埛。忠臣詞憤激③,烈士涕飄零④。上將盈邊鄙⑤,無勳溢鼎銘⑥。仰思調玉燭⑦,誰定握青萍⑧。(此又歎鄴城之潰。羽書仍急,烽火未停,邊報絡繹也。師老,頓兵已久。戎生,思明複熾。憤激涕零,為宦宮監兵,王師喪敗也。上將元勳,見功臣可仗。欲調玉燭,青萍誰屬,言當專任李、郭,以致太平。)

①陸賈《楚漢春秋》:黥布反,羽書至。

②《左傳》:“楚師驟勝而驕,其師老矣。”

③應璩詩:“忠臣不違命。”張華詩:“壯士懷憤激。”

④曹操詩:“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⑤《史記?高帝紀》:“以宋義為上將。”《吳越春秋》:“犯吳之邊鄙。”

⑥梁簡文帝詩:“護羌擁漢節,校尉立元勳。”陳琳詩:“建功不及時,鍾鼎何所銘。”

⑦《爾雅》:“四時調,謂之玉燭。”注:“道光照也。”束皙詩:“玉燭陽明,顯猷翼翼。”

⑧陳琳《答曹植箋》:“君侯秉青萍幹將之器。”注:“劍名也。”

隴俗輕鸚鵡①,原情類鶺鴒②。秋風動關塞③,高臥想儀形④。(末段,自感遠遊,而有懷二子也。輕鸚鵡,不為世重。類鶺鴒,望切故交。秋風記時,儀形思友也。此章前三段各十二句,中二段各十句,末段四句收)。

①《鸚鵡賦》:“命虞人於隴抵,閉以雕寵,剪其羽翅。”

②《詩》:“鶺鴒在原,兄弟急難。”《鄭箋》:“鶺鴒水鳥,而在高原,失其常處,則飛鳴求其類。”原情,在原之情,或引梁武帝書“原情察咎”,非也。

③關塞,注別見。

④《世說》:東海王曰:“閑習禮度,不如式瞻儀形。”

楊慎曰:杜詩“不嫁惜娉婷”,此句有妙理。陳後山衍之雲:“當年不嫁惜娉婷,敷粉施朱學後生。不惜卷簾通一顧,怕君著眼未分明。”深得其解矣。蓋士不可輕於從仕,猶女不可輕於許人。著眼未分明,相知之不深也。古人有相知之深,一出而成功者,伊尹、孔明是也。有相知未深,不出以全名者,嚴光、蘇雲卿是也。有相知不深,一出而身名俱敗者,劉歆、荀或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