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至此,山東核電公司,通過大亞灣常規島安裝建設,同時也完成了自身的蛻變。

核島外圍安裝告捷

1989年5月,23公司員工開始積極投入施工前的各項準備工作。隨後,由48名工人組成了管道施工隊並開始施工。在法國專家的指導下,各項臨戰前的培訓也全麵鋪開。

與此同時,公司製定了詳細嚴密的施工作業計劃,80多種施工程序也得到法方認可。材料、設備、工機具及後勤保障工作也正緊張籌備。大家摩拳擦掌,決心打響管道施工的第一炮。

開工之初,他們遇到第一個挑戰就是,安裝期由原計劃的85天壓縮為50天,時間緊,任務重。

噴淋係統是把四圈10厘米至20厘米的不鏽鋼管道,按不同標高安裝在穹頂鋼襯裏上。

噴淋係統共有506個噴頭,四條25厘米的不鏽鋼主管道穿插其間、若幹支管縱橫相連。

還有,兩條25厘米的碳鋼空氣檢測管道,是由下而上,直通穹頂最高點的。

這個係統是確保反應堆安全的重要係統,安裝質量要求很高,管道安全標準屬於核2級。

按施工規程規定,這些管道所有的焊口需經過100%的外觀尺寸檢查,100%的射線照像檢查,100%的液體滲透檢查。

另外,管道支架、底板的位置、底板上錨固螺栓的位置、底板上支架的位置、錨固螺栓緊固力矩、底板油漆、焊縫的目檢、標記、幾何符合性、支架與管道的間隙等共15項,都有質量控製要求,每個支架有一份檢查合格的報告。

安裝噴淋係統的施工環境很艱苦,工作場地十分狹小,又都是高空交叉作業,工人們基本上是緊靠鋼板仰臉施工,作業條件極其困難。加上當時正是大亞灣的酷暑季節,工期又非常緊迫。

對這些不利因素,要保證優質、高速,大家隻有豁出命來拚搶。

首先開進穹頂的是16名身強力壯、生龍活虎的起重工。他們要在穹頂內分四層搭起滿場腳手架,每層跳板寬近兩米,工期隻有5天。

16個起重工進場後,擺在他們麵前的第一個難題是,製做穹頂時的腳手架,縱橫交錯,密密麻麻,布滿整個作業區,人進去都無法行走。

大家心裏想,拆掉重搭嗎?必然耽誤工期。看著這些紛亂的架子,還真有點兒一籌莫展了!

擔任起重指揮的楊才蘊,性格非常開朗,一天到晚總是笑嗬嗬的,好像從來不知道什麼是愁字。但是,當他接到這項棘手的任務時,看看領導焦急的神情,他還真的犯起愁來,愁得他吃不下飯,睡不好覺。

楊才蘊心想,不管怎麼說,安裝工程也不能在起重工手裏卡了殼,誤了工期。

於是他橫下一條心,帶領幾個骨幹赤膊上陣,到現場勘察測量。

幾個骨幹絞盡腦汁,畫了幾十張草圖,又在公司技術員的幫助下,很快拿出了最佳施工方案。

楊才蘊他們根據場地小、高空交叉作業多、運輸難度大等難點,決定采取化整為零,分散施工,全麵開花的戰術進行起重施工。

人們看見,在蒸籠般的穹頂內,這群壯漢們輕如狸貓,敏如猿猴,每天在腳手架上爬上爬下。

誰也無法算出,他們上一根杆子,緊一個扣件,運上一塊跳板,究竟要流多少汗,要費多大的力氣。

當時的場麵是,指揮的哨子聲、金屬的撞擊聲、隊員們的呼喊聲響成了一片。

高強度的體力,長時間的勞動量,長時間的大汗淋漓,使大多數隊員的表皮神經都麻木了。大家碰傷了不知道,劃破了不覺痛,楊才蘊他們當時隻有一個信念:快!要快!

起重骨幹王光斌雖然隻有26歲,已有近10年工齡。他機靈聰明,又愛動腦子,碰到難活,能想出一串好點子,是班長的得意高參,班裏的頂梁柱。

起重隊進入現場那天,他收到愛人住院要開刀的電報,是走是留,攪得他心神不定,進退兩難,經過一番鄭重掂量,他決定不走。

於是他給愛人寫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她的理解。

8月2日夜間,最後一塊跳板鋪完。這比預定的工期提前了兩天。

短短3天,楊才蘊他們光是活動門型架就用了800多塊,各種扣件8000多個,跳板700多塊,架子管20多噸。十幾個人望著自己拚死拚活、用汗水泡出來的一層層整齊的腳手架,看到公司領導那雙布滿血絲的眼裏流露出的欣慰,大家都高興得手舞足蹈。

8月3日一大早,法方專家走進現場時全部驚呆了。他們連聲驚呼說:“太不可思議!太不敢想象!簡直是魔力!你們的工人是不是都會中國武功?”

隨後,核電合營公司、法馬通·斯比公司安全部門對起重腳手架經過嚴格檢查,確認各項指標符合要求,簽字同意使用。

起重工初戰告捷,為管道安裝贏得了時間。

楊才蘊他們沒有鬆勁,緊接著就開始進行搬支架、運管道、送氬氣、上設備的工作。

8月的大亞灣,驕陽似火,直射在穹頂鋼板上。穹頂鋼板像燒過的烙鐵,誰碰上也會被燙得直叫。

這口“大鍋”幾乎是全封閉的,又無通風設施,照明隻能用十幾盞碘鎢燈,外烤內烘,整個作業區好似一座大火爐,溫度最高時達58度。

在這樣的環境中,不要說幹活,隻要呆上三五分鍾,也會汗如雨下。對於這些從北方初來乍到的安裝工人,真是一場嚴峻的考驗。

在腳手架上的頭幾天,大家被熱得頭昏腦脹,心慌胸悶,喘不過氣來。但隻要一下到地麵,立即感到呼吸通暢,周身輕鬆,有一股涼爽感。

以至於到了後來,當他們走出穹頂時,即使是站在強烈的陽光下,風一吹,他們的身上也會“冷”得起雞皮疙瘩!

酷熱迫使男人隻穿一條短褲,汗水愛怎麼淌就怎麼淌唄。但是,焊工就苦了。為免受電弧灼傷皮膚,必須穿一身厚厚的白帆布工作服,男焊工還可以反穿上衣,盡可袒露出脊梁透透氣;女焊工那就難了,隻好強忍著高溫的折磨。

女焊工花蘭英,焊了一小時,臉色就會變得蒼白,在場的隊員勸她停下來,下去喝點水吹吹風,可她不肯。她隻休息了一會兒又奮不顧身地焊起來。常常是中午下班時間過了,才完成這個焊口。當時,她全身濕透了,像從水裏撈上來的一樣。汗水順著頭發、褲腳往下滴,跳板上都濕了一片。她隻覺頭昏目眩,心裏一陣難受就倒下了。

嚴酷的工作環境,使親臨現場指揮的公司經理們震驚了,他們讓行政部門給一線工人送來汽水、綠豆湯及含鹽的白開水。

水,當時成為大家的第一需要。於是,各種飲用水源源不斷地送到腳手架上,送到每個人的身旁。

不論哪個工種,隻要停下手中的活,第一件事就是痛痛快快地狂飲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