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五、警鍾長鳴
●新華社播發題為《國法不容——禹作敏犯罪事實》的長篇通訊,寫道:共和國莊嚴的法律不容踐踏,也不容超越法律之上的人。
●郭鳳蓮很有深味地說:“這也給我們敲響了一個警鍾,就是在取得成績的情況下,應該怎麼看待自己,怎麼約束自己的行為。不能說是一個反麵例子,但總可以是衡量我們自己的一把尺子。”
●李占發說:“如果不明確產權,加強監督,不是李鳳政的結局,就是禹作敏下場!”
● 警鍾長鳴
社會各界評論禹作敏案
就在天津市中級人民法院對禹作敏等人進行公開審理的同一天,即1993年8月27日,新華社播發題為《國法不容——禹作敏犯罪事實》的長篇通訊。在報道了禹作敏有關犯罪事實後,文章這樣寫道:
蛻化變質、無法無天,墮落成為一名罪犯,這是今天的禹作敏。那麼,昨天的禹作敏又是一個什麼樣子呢?
“從根子上講,禹作敏原本並不是一個壞人。”靜海縣委一位負責人不無惋惜地說:“他曾經是一個有頭腦的大邱莊致富的帶頭人。”
……
從一個名揚四海的致富帶頭人,蛻變為國法不容的罪犯,禹作敏給人們留下的教訓是深刻的。在接受審訊時,禹作敏不隻一次地提到自己過去15年間在大邱莊創業和發展中的辛辛苦苦。但是共和國莊嚴的法律不容踐踏,也不容超越法律之上的人。
8月28日,《人民日報》發表了《前車之鑒》的社論,文章要求:
全國人民一定要從大邱莊事件中吸取教訓,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人民的文化道德素養和法律意識。決不允許在黨內和人民政權內出現誰也管不了的“土圍子”和“土皇帝”。
隨後,《法製日報》、《天津日報》、《文彙報》、《工人日報》、《中國青年報》以及香港、台灣等地的報刊,也對禹作敏被判刑發表了評論文章。
1996年5月的一天,一個人出現在監獄會見室裏,禹作敏驚呆了。他原以為是家人,沒想到是盧誌民千裏迢迢前來探監。
盧誌民曾經是禹作敏的老朋友。
禹作敏這個風燭殘年的老人,流下了眼淚。
盧誌民給他帶了吃的,用的,寬慰他既然事情發生了,還得想開,保重身體要緊。他還請監獄方麵給禹作敏以可能的關照。“他為中國農民增過光,添過彩,他曾經是我學習的榜樣。”盧誌民說。
盧誌民後來寫了一篇文章談禹作敏和他的感受。文章題目叫《曆史是一麵鏡子》
盧誌民寫道:
探望禹作敏歸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
20年的刑期,對於年已七十的他,與宣判死刑沒有什麼區別。千秋功罪,絕非像“一隻羊等於兩把斧子”這樣的經濟學原理那樣簡單。昨天,他是我們農民企業家的榜樣,今天,他是我們的一麵鏡子。
盧誌民在文章中,把這種前“榜樣”後“鏡子”的事實叫做“禹作敏現象”。他要從這種“現象”中找出經驗教訓來。
盧誌民寫道:
研究“禹作敏現象”,一個嚴肅的課題清晰、具體地展現在我們的麵前。那就是企業家必須講政治,政治是企業家成長的大環境。沒有離開政治的經濟,也沒有離開經濟的政治,企業家首先應該是政治家。
郭鳳蓮說敲響了警鍾
在農業學大寨的時代,大寨也是中國農村的一麵旗幟,因此,大寨也在全國非常有名。
在20世紀80年代末,大寨黨支部書記郭鳳蓮第一次聽到禹作敏這個名字。郭鳳蓮後來回憶說:
那天,《山西日報》發表了關於禹作敏談大邱莊經濟發展的一個整版報道。當時大邱莊比華西村還要有名,讀完以後,對禹作敏的事跡,對大邱莊的發展,說實在話,咱是非常敬佩的。我認為,一個60多歲的老人,基本上屬於和陳永貴同一時代的人,能夠在改革開放以後,邁出這樣一個步子,把大邱莊迅速變成一個工業性的城鎮,他是付出了很大努力的。起碼我認為,他對黨的政策理解得比別人要深刻。還有一點,他膽子很大,想法超前,思路敏捷。作為一個農村幹部,有這麼大的開拓性,有這麼大的能力,把大邱莊整個變了樣,我真是非常欽佩。
1992年12月18日,作為中共“十四大”代表的郭鳳蓮,在會議結束後,便馬不停蹄地與當時昔陽縣委書記從北京直奔天津,準備去大邱莊參觀訪問。
這是郭鳳蓮第一次去大邱莊。
在當時,禹作敏辦公室一位女孩子不知道到訪的是郭鳳蓮,態度一度很冷淡,既不讓座也未有茶水相送,郭鳳蓮他們倆人就在門口坐著等待禹作敏。
當郭鳳蓮將身份證等證明材料登記並送到禹作敏處後,女孩子的態度一下子好了起來。
郭鳳蓮後來回憶說:
進到辦公室後又等了一會,時間好像不短,還喝了一杯水。後來禹作敏就來了。他說:“郭鳳蓮同誌,我很崇拜大寨的,我也是在學大寨年間起來的。陳永貴原來是大寨的書記,我是大邱莊的書記,我也是這麼幹出來的。”禹作敏還說:“今天來的人很多,不管他部長也好,省長也好,來這裏就讓他們自己看,我禹作敏是不作陪的,今天鳳蓮來了,我要出麵,我要接待。等於給了我們個特別的麵子。
郭鳳蓮記憶尤其深刻的是,禹作敏說話總是很嚴肅,“有點傲氣”。
郭鳳蓮回憶說:
禹作敏當時說:“過去學大寨那麼長時間,老百姓也沒學到什麼,還是餓著肚子,還是赤條條的。你看看,現在咱們黨的政策好了,改革開放以來,大邱莊是怎麼一個變化啊!”講了很多。後來我們縣委書記說,我們倆是從北京開完會來大邱莊學習來了,向禹書記學習來了。他說:“好啊,大寨應該學大邱莊了,大邱莊改革開放搞得好,大寨現在落後了。”禹作敏給了我們一些大邱莊的介紹資料,然後又坐在那兒交談了幾句,後來就去吃飯了。
在當天,禹作敏鼓勵郭鳳蓮一定要把大寨的化工廠搞起來,並表示,在這個層麵上,大邱莊可以提供資助,而且大寨化工廠生產的液氯完全可以供給大邱莊使用。
在得知郭鳳蓮以及昔陽縣縣委書記當晚要回山西後,禹作敏毫不猶豫地開出50萬元支票讓郭帶上,並說:“來一趟大邱莊也不容易。”
郭鳳蓮回憶說:
他說:“你先讓化工廠動起來,我用你的液氯。”這樣,通過我供給他的貨,把他借給我的錢就抵了嘛,可以還了禹書記的錢了嘛,人家也沒講是給你,就是借給你的。我說:“禹書記,咱們都是集體的事,我要給你打借條,我簽字,借大邱莊50萬塊錢。”禹書記說:“你不要簽了。”我說:“不行,一定要簽上字,要麼,別人會懷疑我郭鳳蓮把這50萬塊錢裝在自己口袋裏麵了。”我就給禹書記打了借條,借50萬塊錢。
為表示對禹作敏無償提供資金援助的感謝,1993年春節剛過,郭鳳蓮第二次來到大邱莊,見到了禹作敏,時間就在禹作敏出事前兩天。
郭鳳蓮說:“我看到禹作敏好像有一種急躁的情緒,變了個人一樣,非常暴躁的樣子。當時坐下來之後,他說:‘我禹作敏是真正幹出來的……我這個先進是自己實實在在幹的。現在改革開放了,你大寨動也不動,說明你們這個典型是假的。’”
郭鳳蓮回憶說:
我心裏說:怎麼今天禹書記是這麼一個性格呢,這麼說話,還說大寨的典型是假的。後來我們的情緒就不好了,他講完以後,我們也沒說讓他陪我們吃飯,自己在大邱莊找了點兒飯吃。我說:“禹書記,你去忙吧,不用管我們了,可能我們今天晚上就走了。”禹作敏說:“你們再住上一個晚上,看看大邱莊吧。”後來他就把事情交代給了另外一個人,讓他領著我們去看了看大邱莊,什麼九龍壁啊,鋼管廠啊什麼的,晚上就住在了那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