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廣州軍區和桂林陸軍學院派來地雷爆破專家組,組織排雷技術骨幹集訓,對地雷基本知識、常用排雷方法、邊防政策規定等一係列相關掃雷問題進行由理論到實際操作的係統學習。
一批在首次大排雷中立下戰功的排雷英雄視軍情如令,聞風而動,遞軍令狀,寫請戰書,欲與“雷魔”試比高。
邊防某部原排雷隊隊長一等功臣劉鳳飛、被譽為“不寫遺書的一等功臣”楊國慶、“雷場情場”雙豐收的周國林、“閻王殿”前逞英豪的易建良、“雷場神探”黃嶽飛、“地雷克星”何玉平等,參加過首次中越邊境大排雷榮立過二等功的排雷英雄們,都相繼再挑重擔,搏擊雷場。
廣西邊境屬熱帶氣候,山勢險峻,叢林密布,由於天長日久,受自然條件影響較大,雷區內雜草灌木與人齊高,絕大多數地方不僅掃雷機械進不去,就連人也難鑽進去,最先進的探雷器也無計可施,各種地雷和爆炸物又因風吹雨林嚴重鏽蝕,稍有不慎,隨時都有觸雷傷亡的危險。麵對困難和危險,中國工兵義無反顧地邁向雷場。
麗日高照,群山寂靜。
“6、5、4、3、2、1,起爆!”
轟!轟!轟!
11月28日14時30分,隨著廣西軍區副司令員邱達雄少將一聲令下,廣西邊防某部排雷隊長楊國慶按下引爆電鈕,廣西龍州那花地區561高地右側近千米中越邊境線上頓時火燒天際、炸雷滾動,一波接一波的衝擊波推著滾滾硝煙蕩漾漫山遍嶺,猶如陣陣電波向世界宣告:令人矚目的中越邊境第二次大排雷正式全線展開。
距爆破雷區近千米的569高地觀看台上掌聲未落,6名手持點火槍的“開路先鋒”,間距約20米一字排開,臥倒在561高地雷區左側前沿,東北風吹來陣陣汽、柴油混合氣味,隨著6條“火龍”怒吼著撲向荊棘叢生的“死亡地帶”。
一眨眼,一個正麵80米、縱深30米的雷區已是火海一片。
火燒掃雷法可以通過高溫引爆裸露在地表之上的絆發雷、木殼雷及部分塑製防步兵壓發雷。數分鍾之後,火海雷區不時傳來爆炸聲。
“這是69式防步兵地雷,炸聲嘶咧,這也是第二次大排雷。我們工兵麵對最多最危險的敵手。”
“這是‘棺材雷’,聲音沉悶,雖為木質構造但殺傷力極大……”工兵專家解釋。
15時40分,從20倍的高倍望遠鏡看到,經過直列裝藥爆破法和火燒法掃雷後的雷區已是焦黃一片,雷場之中凹凸不平的地上,已星羅棋布,留下了大如圓桌、小如臉盤的雷坑。
為力爭做到不漏排一枚地雷,廖副參謀長下令:“實施人工搜排。”
隨即,30名頭戴鋼盔、身著防護服、腳踩防雷氣墊靴的搜排隊員,在排長李代春的率領下,邁著堅實有力的步伐,在561高地一線散開進軍雷場。
當兩名工兵率先越過封鎖線,將“小心地雷”的骷髏警告牌攔腰推倒時,觀看席上在座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陸兵等軍地領導,以及近千名前來為排雷官兵助威壯行的邊民群眾,無不為之拍手稱快。
排雷進入最徹底,也是最危險的階段。
千米之外,觀看台上的各級軍地領導持著高倍軍用望遠鏡久久凝視雷區……
15時52分,雷區正南側山坡約120米外傳來第一搜排班班長李建新的聲音:“報告,發現地雷”。
隊長楊國慶迅速下令:
由排長李代春實施人工排除,其他人員停止作業,臥倒待命!
李代春沿著白色安全標記帶,側身匍匐到插有小紅旗標記的“埋點”跟前,然後,慢慢地用探雷針輕輕扒開覆蓋在埋點表層的植被與泥沙,在辨明四周沒有其他引爆線相連的詭計連環裝置後,操起工兵鍬從底部把埋點的泥土一點一點鏟出,約3分鍾,一顆綠油油的圓柱形“鐵疙瘩”終於露出了原形。
工兵參謀周國林向隨隊采訪的記者介紹說,這是一枚防步兵跳雷,全鋼質鑄造,內裝“TNT”炸藥105克,全重約15公斤,觸發時雷體騰空05至2米,爆炸後產生數以千計的破片,彈片散射直徑大約20米,殺傷力極大。
說話間,李代春就將工兵鍬置於右側,挽起防護服袖子,掏出一截細細的鋼絲,把它插進擊發保險孔裏,小心翼翼地旋下引信和壓拉兩用擊發機構,將地雷謹慎地從雷坑托出,又對起爆管和雷體進行分解。
至此,這顆剛才還殺氣橫生的“幽靈”,終於卸下武裝,成了“廢鐵”一塊。
此時,觀看台兩側飄揚的“為世界和平發展顯風采,為繁榮邊疆經濟做貢獻”的巨大條幅,在尚未散去的和平硝煙中,顯得分外醒目。
1997年12月30日,廣西掃雷前線通報戰況:
一個月以來,500餘名排雷官兵以深山為營、密林為帳,艱苦奮戰千裏雷區,清除雷障麵積百萬平方米,共排除和引爆各種地雷數萬枚,首戰告捷。
排雷正按原定計劃順利推進,預計到1998年5月排除廣西邊境44處約778萬平方米的雷區,完成第一階段排雷任務。
當日下午,駐寧明邊防某團排雷隊,在寧明縣板蘭地區某雷場執行排雷任務。該雷區山高坡陡,雜草灌木叢生,排雷隊采用層層推進爆破法,對雷區實施了排雷作業。
17時10分,爆破組戰士牟倫江肩扛重約10公斤的直列裝藥凳,沿著原先的炸痕向雷場縱深運輸炸藥。
由於剛剛爆破過的泥土鬆軟,加之數天陰雨造成泥濘路滑,牟倫江一個踉蹌,眼看就要滑進雷區。這時,緊跟其後的戰友李關健一個箭步衝上前去,拉住他。
牟倫江站穩了,但由於慣性作用,李關健卻無法穩住自己身體,滑進了雷區,右腳不幸踩中一枚塑殼防步兵壓發地雷,隻聽“轟隆”一聲,李關健受了重傷。
經過3個多小時的急救,雖然李關健脫離了生命危險,但右小腿傷勢過重,踝關節上10厘米處,采取了截肢手術。
排雷還在繼續……依靠科技創造掃雷奇跡
1997年12月1日至1999年3月26日,第二次大掃雷在1280多公裏的中越邊境雲南段再次展開。
和第一次大掃雷相比,這次掃雷環境更加艱苦,條件更加困難,但510名官兵僅用了16個月的時間,就掃除了位於中越邊境雲南段的崇山峻嶺中的寬正麵、淺縱深、高密度的混亂雷場117片,麵積達10967平方公裏,完成永久性封圍591平方公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