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政府關懷和支持建設
從1986年,引黃濟青工程得到了中央、國務院、山東省委、省政府的極大關懷和支持。
先後到工地視察指導工作的領導人有: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萬裏、全國政協副主席錢正英、水利部部長楊振懷、山東省委書記薑春雲、省長趙誌浩、濟南軍區司令員遲浩田、常務副省長李振、山東省委副書記馬忠臣、山東省副省長盧洪、王樂泉和省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劉鵬、省政協副主席陸懋增等。
各級政府有關領導經常到施工現場視察,了解工程進度,並以現場辦公會的形式,就地召開有關人員會議,研究解決施工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3年多的時間,僅山東省省委、省人大、省政府負責人就引黃濟青問題,召開了30多次現場辦公會和各種會議。
通過這些會議,及時解決了工程定點定線、移民搬遷、物料供應等重大問題60多個,為工程的順利進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引黃濟青工程的沿線,各級政府都盡責盡力,大家積極支持工程建設。
平度市在開挖558公裏的輸水河工程中,平度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們幾乎全部上陣,並動員10萬群眾參戰。主管部門還組織了400多人的後勤隊伍進行支援。
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援下,建設者展開了熱火朝天的勞動競賽,大家僅用半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一個月的任務,而且做到了安全施工,沒有發生一起事故,也沒有發生一件糾紛。
黨中央、國務院、山東省委、省政府、各級黨委、政府及工程指揮部的領導對引黃濟青工程的高度重視和關注,不僅為引黃濟青工程的建設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而且為建設者們能按期完成工程任務堅定了信心,鼓舞了幹勁。
1989年11月25日引黃濟青正式通水,國務院發來賀電,全國政協副主席穀牧為通水典禮剪彩,李鵬親筆題詞:
造福於人民的工程。
2009年4月14日上午,省政府辦公廳副主任高洪波、省水利廳廳長杜昌文一行10餘人來博興縣視察引黃濟青渠首工程。尚龍江、李家良、滿學先、張平、劉方太等市、縣領導陪同視察。
在打漁張引黃閘,高洪波、杜昌文一行聽取了有關工作情況彙報。引黃濟青渠首工程屬引黃濟青工程濱州分局暨博興管理處管轄,所轄工程全長4258公裏。
整個渠首工程永久性占地11萬畝,大小建築物70座,輸變電、微波通訊、水沙測站、交通等附屬工程齊全,是集引水、輸沙、沉沙、輸水為一體的綜合性工程。
該工程自1989年10月14日試通水運行至2008年底,共引黃河水30億立方米,經北堤涵閘運往青島及沿途水量19億立方米,博興農業灌溉用水11億立方米,為青島市、沿途各地和我縣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做出巨大貢獻。
四、驗收管理
●驗收委員會評價說:“引黃濟青工程整體設計合理,技術先進,工程規模雄偉,質量標準很高,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張光鬥評價說:“此項工程能做到建管共舉,建設和管理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是水利建設史上的一個典範。”
●黃大爺高興地說:“政府大力興修水利,這是造福群眾的一件大好事,我們大家都支持。”
● 驗收管理
引黃濟青工程通過驗收
1989年11月25日,山東省引黃濟青工程通水典禮開始了。
在隆隆的禮炮聲中,奔騰的黃河之水衝出打漁張引黃閘,沿著250公裏長的輸水河,彙入膠州灣畔的棘洪灘水庫,馴服地流向風景秀麗的青島。
青島人民從此結束了缺水、盼水的曆史,工程沿途的人民群眾也吃上了潔淨、甘甜的黃河水。
1991年12月,引黃濟青工程順利通過國家驗收。
由水利部、建設部、建設銀行等單位組成的驗收委員會從打漁張引黃閘開始,檢查驗收了輸水幹渠、泵站、棘洪灘水庫以下的供水工程,合格率為100%,優良率為934%。
驗收委員會高度評價了引黃濟青工程,評價說:
引黃濟青工程整體設計合理,技術先進,工程規模雄偉,質量標準很高,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國際排灌委員會主席柯金斯在參觀工程後,認為引黃濟青工程施工水平是世界第一流的。
黃河水以前所未有的慷慨滋潤著青島以及引黃濟青工程所經過的地區。
引黃濟青工程建成通水以來,創造了顯著的社會、經濟、生態效益,取得了“一流工程、一流管理、一流效益”的優異成績,被譽為“黃金之渠”。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青島這個崛起的城市,島城人都知道以前用水的困難。
引黃濟青工程的勝利通水,無疑使青島受益最大。
工程建成後,基本緩解了青島市人民生活和生產用水緊張的狀況,成為青島市最主要的淡水資源之一。
青島市水利局局長於睿表示:中國在世界上是一個缺水的國家,青島在中國又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城市。本市水資源總量是22億立方米,全市人均占有量是313立方米,僅占全國的12%。按照規劃,到2010年需水52億立方米,供水能力17億立方米。
引黃濟青工程運行以來,基本解決了青島的用水問題,大旱之年再不缺水了。
1997年和2000年是大旱年,其他省的許多城市麵臨斷水危機,很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麵臨停工停產的邊緣,部分地區出現供水緊張和人畜飲水困難。
但青島市卻因為引黃濟青而用水無憂,順利度過了缺水難關。
青島市人高興地說:“引黃濟青工程的成功孕育了嶄新的青島!”
山東省引黃濟青工程管理局青島分局副局長陳誌向介紹說:“從1989年正式通水到現在,引黃濟青工程已經通過棘洪灘水庫向青島市供水138億立方米,占據了全市用水量的60%。”
陳誌向還說:“棘洪灘水庫是引黃濟青工程唯一的調蓄水庫,位於膠州市、即墨市和城陽區交界處,為平原圍壩水庫,庫區麵積14422平方公裏,圍壩長14277公裏,設計水位142米,總庫容1568億立方米,水利庫容109億立方米,壩程高1724米。”
源源不斷的黃河水,為青島市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水源保障。
青島市的用水大戶造紙、卷煙、印染、化工、橡膠、紡織、鋼鐵等行業,由於供水充足,發展的步伐也進一步加快了。
黃河之水滋潤了幹渴的青島,青島人終於結束了排隊打水、經常停水、定時供水的日子。
自從引黃濟青工程通水以後,青島居民用水狀況雖然改變了,但是年紀稍大些的人,基本上還都保持著“一水三用”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