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至此,“一國兩製”構想已經基本形成。
1984年,鄧小平多次就“一國兩製”的問題發表了重要談話,對“一國兩製”做了進一步完整係統地闡述和發展。
1984年2月,鄧小平在會見美國喬治城大學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代表團時,講道:“我們提出的大陸與台灣統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統一後,台灣仍搞它的資本主義,大陸搞社會主義,但是,是一個統一的中國。一個中國,兩種製度,香港問題也是這樣,一個中國,兩種製度。”
而且,鄧小平在講話中,認為用“一國兩製”的辦法,可以穩定世界局勢,解決國際爭端。
1984年6月,鄧小平在同香港工商界訪京團的香港知名人士談話中,指出:
我們的政策是實行“一個國家,兩種製度”,具體說,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10億人口的大陸實行社會主義製度,香港、台灣實行資本主義製度。
這是鄧小平首次比較完整地對“一國兩製”涵義做出的科學闡明。
同時,鄧小平提出中國的主體是社會主義,“我們對香港的政策長期不變,影響不了大陸的社會主義。中國的主體必須是社會主義,但允許國內某些區域實行資本主義製度,比如香港、台灣。”
“一國兩製”的構想,最先是由解決台灣問題提出來的。而後,再運用到解決港澳問題上,並在香港和澳門問題上,進行了成功地實踐。成功地實踐一國兩製
1982年9月,撒切爾夫人來華訪問。
鄧小平開門見山地向撒切爾夫人說明了中國解決香港的基本立場。
鄧小平說:“如果中國在1997年,也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8年後,還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個中國領導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國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著中國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國領導人是李鴻章。”
鄧小平這段話,表達了他收回香港的決心,如何收回香港,解決的途徑就是“一國兩製”。
此次會談後,中英兩國經過兩年談判,22個回合的較量,中國在重大原則問題上堅持立場,針鋒相對,毫不相讓,終於在1984年底見了成效。
1984年12月18日,鄧小平再次會見了撒切爾夫人。在會見中,兩國之間的合作和友好是一片光明,撒切爾夫人讚揚鄧小平的“一國兩製”是天才構想,是行得通的。
1984年12月19日下午,中英雙方簽署了《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
聲明宣布,英國在1997年7月1日,將香港交還給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恢複行使主權。
香港各界為此消息而振奮,原香港大公報社社長費彝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