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李國文說:“文學創作無疑應該百花齊放,但作為創作的主流,則應反映我們今天火熱的生活,去激勵人們向上,這是作家的天職。在艱苦的大瑤山工地,有這麼多叱吒風雲的工人們在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苦鬥,我應當為他們大聲呐喊、助威。”

有人對李國文說:“像您這樣的作家,有20多年基層生活的積累,足夠您寫幾年的了吧?”

李國文說:“我不這樣認為。即使寫昨天,也應站在今天的高度去寫。”

北影推出鐵路建設主題電影

1988年,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了一部以大瑤山隧道工程建設為背景,展現當代鐵道建設者風采的故事影片《山魂霹靂》。

8月29日,北京電影製片廠與隧道工程局在京舉行影片觀摩研討會。孫永福觀看影片後說:“感謝北影廠與劇組藝術家們的努力,拍出了這部成功的影片,再現了大瑤山宏偉的工程,熱情謳歌了鐵路建設者的獻身精神。這部影片必將鼓舞鐵路300多萬職工,並使社會進一步理解和支持鐵路工作。”

廣播電影電視部副部長聶大江、鐵道部政治部主任李際祥、北京電影製片廠廠長胡其明、《山魂霹靂》劇組導演陳國星、主要演員高明和方舒、電影評論界、大瑤山隧道建設者隧道局有關人員等出席了觀摩研討會。

方舒一身白色套裙,一頭近似小夥兒的短發。

有人問方舒:“你是頭一次拍鐵路題材的影片吧?”

方舒回答說:“不!70年代我拍過電影《風雨裏程》,在影片裏扮演一位鐵路女電工。”

在這次研討會上,聶大江發言說:“大瑤山隧道的建設者們在地下從事最偉大最艱苦的事業,他們一幹就是十年八年,默默奉獻。社會在榮譽的分配上也有不公,有些歌星、舞星、影星、笑星,卻一舉成名,為人們所注目,一個是在天上,一個是在地下,我們提倡天上與地下結緣,這次影星方舒從天下深入到了地下。”

有人借著這一比喻問方舒:“你天上到地下,成功地表現了隧道工人的英雄群體,有些什麼感受?”

方舒提起這些,顯得有些激動,她說:“為拍《山魂霹靂》,我在大瑤山生活了三個多月,參加了許多很有意義的活動,我感到鐵路工人質樸、熱情、特別可愛。

他們住的工棚建在了山坡上,四壁漏風,地麵有窟窿,往下一望,房下是百丈山穀。他們常年生活在荒山野嶺,與親人分居,生活條件艱苦,可大家都很樂觀。”

談到這部影片,方舒說:“我演的謝韻這一角色,沒有拔高,力求自然,真實,返璞歸真,以質樸取勝。影片看起來沒有什麼瑰麗色彩,卻令人回味無窮。這樣同工人、同觀眾的心就貼近了。”

方舒接著說:隧道工人8年中在大瑤山做的就是一件事,把泥土挖出來,再把水泥運進去,日複一日,年複一年,體現了中華民族堅忍不拔的精神。

方舒停頓了一下,她深情地說:

我非常敬佩鐵路職工,這是一個生命力極旺盛的群體。但社會上對他們了解不夠,我要通過自己的藝術表演,使社會上了解鐵路建設者們,知道在中國還有這麼一批了不起的人,從事一項了不起的事業。

方舒在研討會結束的時候,再三表示對鐵路職工的敬佩之情,他說:“築路工人在深山生活單調,我要多拍一些有意義的電影,為他們的業餘生活增添樂趣。如果有機會,我打算再拍一些反映鐵路題材的影片。

本書主要參考資料

《國史全鑒》本書編委會編團結出版社

《共和國五十年珍貴檔案》中央檔案館編中國檔案出版社

《共和國要事珍聞》鄭毅李冬梅李夢主編吉林文史出版社

《中國大決策紀實》黃也平主編光明日報出版社

《中國大動脈》周文斌劉路沙主編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中國鐵路建設史》孫永福主編中國鐵道出版社

《神州大動脈》才鐵軍雷風行著福建人民出版社

《新中國的鐵路建設》編委會編新星出版社

《中國鐵路建設》莊正主編中國鐵道出版社

《衡廣風雲》鐵道部衡廣複線建設指揮部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廣州鐵路局編中國鐵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