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3 / 3)

他擁著她,像一對蜜月中的夫妻一樣睡著了。

曲萍醒來時,覺著有個冰冷的東西壓在她胸口上。她沒想到那是齊誌鈞已僵硬了的手。她想推開它,坐起來。不料,手一伸.卻摸到齊誌鈞樹棍般直挺的胳膊,胳膊很涼,她像觸到了冰塊似的.周身的血液一時問都變冷了;坐起來再一看,胳膊上的手竟搭在她軍褂第三隻緊扣著的紐扣上。她當即明白了,這個男同學是擁抱著她死去的。

冷感來得更強烈,仿佛有一種冰冷的液體,從頭到腳淋遍了她全身.使她身上的每一滴血,每一個細胞都在迅速冷卻、冷卻......

她無聲地哭了,淚水落到了齊誌鈞僵硬的手掌上、胳膊上。

她默默地將他的胳膊放到地上,放到身邊,彎腰收拾他的遺物。

她不知道他是怎麼死的。看著他遍體傷痕的屍體,她想,他可能是因為疲憊和蚊蟲的叮咬而死的,她沒想到他把最後的一點米給了她.而自己在饑病之中倒斃了。她以為他還有米呢!收拾遺物時,還在窩棚裏找著那並不存在的米。

米沒找到,卻在他軍裝的口袋裏找到了一個用牛皮紙包著的東西。打開牛皮紙一看,她驚呆了--那是一張她十七歲時的照片!

她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她苦苦思索著、回憶著,怎麼也想不起來自己曾在什麼地方照過這張照片,更想不起來自己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送過一張照片給他。

她揉了揉淚眼,又看了一下,不錯,照片上那個紮小辮子的姑娘是她,她停在十七歲的往昔,在向現在的她甜甜地笑哩!

她回到了人生的十七歲,回到了上海民生中學,回到了"八·一三"上海戰事爆發的歲月裏......

她突然想起來了!"八·一三"之後,他們民生中學參加戰地服務團的同學們在學校大門口的校牌下照過一張集體合影,其中有她,也有他。

她又去看那張照片,果然,在照片上看出了破綻:照片上的她隻有一個頭,肩膀和頭上的一部分頭發都沒有照上去。顯然,這是從那張合影底片上局部放大的。她又記起,當時的合影照是他搶著去洗、去放的。

淚水滾落下來,打濕了他平靜而安詳的麵孔,她眼前變得一片朦朧......

他原來是這樣愛她,這樣愛她呀!他從十七歲便跟著她,伴著她.默默地守護著她,一不管是在上海的孤島,還是在緬甸的平滿納。她想起了自己二十二歲生日時,他送給她的那個日記本,想起了日記本上的話:"不論是在戰爭的嚴冬,還是在和平的春天,愛,都與你同在!"這愛,是他的愛嗬!他為什麼不早說.為什麼?她又為什麼這麼蠢!競_沒在這句話中看出他那深沉而聖潔的愛來!她為什麼競被尚武強這種人麵禽獸騙去了一顆單純的心!

"誌鈞!誌鈞!"

她撲到他的遺體上痛哭起來,哆嗦的嘴唇和著熱淚在他冰冷的臉上.額上,唇上吻著,吻著......

她知道,這吻是他在這五年中夢想的,不斷夢想的......

十七歲的春光在她身邊蕩漾,那支她唱過無數次,同學們唱過無數次的歌,在她耳邊回響起來:

同學們,大家起來,

擔負起天下的興亡。

"誌鈞!誌鈞!"

她呼喚著,想把他從沉睡中喚醒,也喚回人生的十七歲,聽她唱.聽她笑,和她一起唱,一起笑。

然而.他再也不會醒來了.他把生的希望全留給了他的太陽!

她擁抱著他,哭昏了過去:

醒來時.她把十七歲的自己永遠留在了他的身旁。

她用泥土,石塊封死了窩棚的門。

她抄起他的槍,對著堆滿林梢的又一個黎明,打完了槍膛中的全部子彈。

在槍聲繚繞的餘音中,在一片閃亮的彈殼旁,她跪下了,對著他永遠沉睡的窩棚磕了一個頭,又磕了一個頭......

帶著他的眼鏡,帶著他的槍和茶缸,也帶著博大的愛的胸懷,她踏上了通往新平洋的最後五十英裏道路。

道路真長,真長......

她衣衫襤褸,睜著模糊的淚眼,恍恍惚惚地走,一步比一步沉重,一步比一步艱難。麵前的路麵上波動著枝葉梢頭漏下的陽光,也波動著她生命的希望。她在生命的光芒中奮力穿行著,把苦難和悲哀永遠拋在了身後,拋給了默默無聲而又如同煙海一般浩瀚的曆史。曆史隻記載進程和結局,不記載一個小人物的眼淚,她知道。她不哭了,就是馬上倒下,死去,她也不哭了。眼見著這麼多人跨過死亡的門檻,進入永恒的天國,她覺著自己一下子醒悟了:死,原來並不可怕,人活百歲總要死的;死,正是生的一部分。困難的不是死,而是如何正視死,隻有敢於正視死的人,才會頑強的生!她又氣喘籲籲地向前走,向她希望的太陽走。可不知咋的,腿腳卻變得不靈便了,兩條腿好像已無法支撐身體的重量,身子老是向前傾著,手老是想往地下扒......

她軟軟地倒下了,手在地上扒著,膝頭在地上蹭著,在千萬雙中國軍人的腳踏出的道路上留下了兩道倔強而頑強的生命的痕跡。

她想起了那群猴子,覺著自己在變成猿,變成猴子,變成魚;她在一點點退化著,最終化作了天地初開時的一團白生生的霧氣。

她身體變得很輕,她在這霧氣中飄了起來。她飄著、飄著,把生命和愛的種子撒向了所有的江河湖海,撒向了蒼茫大地上的每一個角落......

民國三十一年八月,中國國民革命軍緬甸遠征軍第五軍殘部三千八百人趕抵印度提旁營地。其後查明,該軍在此次長途轉進中.計有一萬三千二百八十人失蹤或殉難。政治部上尉幹事曲萍在距新平洋四十三英裏處被軍部少尉譯電員劉景超一行搭救.幸免於難。三十二年十一月,遠征軍進攻於邦,拉開反攻序幕。三十四年三月三十日,遠征軍與英國盟軍在喬姆克會師。同日,政訓處少校副處長曲萍被殘敵流彈擊中陣亡,時年二十五歲。三十三天後,美蘇盟軍在柏林以西之易北河會師;同時,盟軍攻克柏林;亦為同日,盟軍在仰光登陸,對緬甸南部殘敵進行最後掃蕩。緬甸遠征軍第五軍一萬七千人曆經的死亡與災難,終於得到了正義之神賜予的勝利報償,巍巍野人山上升起了人類尊嚴的血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