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柿葉紅時獨自來
會賢堂廚房,洗菜、備菜的雜工正在忙碌。備餐桌上,已經碼放了餐具。竹簋、竹籩、木豆、盤、碗等餐具,圓的、方的、多邊形的,連茶杯、酒杯都是竹、木製品。所有的餐具上都燙印或雕刻了“會賢堂”字樣。
雜工們一邊工作,一邊低語:“聽頭說,客人用完餐可以把這些餐具帶走。”
“做的這麼精巧,誰不要,拿回家也是個不錯的擺設。”
“不是這個理兒,餐具帶回去。很多人都會看見,這不等於更多的人都知道會賢堂了嗎?”
“可天下我還是頭一遭見過這麼做買賣的。”
“就憑這氣派,連宮裏做過禦廚的都爭著往這跑。”
“東家可不認名頭,沒真功夫的他才不要呢。”
會賢堂的前樓叫觀海樓,觀海樓一層大廳叫鹿鳴閣,二層叫聞喜閣。一部分店小二在二樓聞喜閣忙碌著擦拭座椅,濕巾被扔的漫天飛舞,這個洗罷丟出,那個接過來,議論紛紛:
“李二櫃可囑咐了,今都得長點眼力價。”
“剛開張不會來多少人吧?”
“別的不說,陸潤庠大人他提的牌匾就是金子招牌,他可是皇帝的老師,滿街人都知道了,人還能少。”
“不止這些。掌櫃的對李二櫃說了,三月春試,五月放榜,聚會的學子很可能都來。”
“掌櫃怎麼什麼都知道?”
“笨死你。掌櫃的和陸潤庠大人是同年。”
“而且還說了,這幾天,凡是來這聚會的學子小點一律免費。”
傅川石宅,堂屋,客廳。傅川石、季聽雪、張之奇、蹇四等人正在喝茶,閑聊,這時,屋外響起了鞭炮聲。
“頭天開業,我去照應一下,你們在家坐坐,等我回來。”傅川石說。
“張大人……”蹇四欲言又止。
“有件事。”張之奇說:“蹇四想跟你幹,不知道您缺不缺人手?”
“我還真缺你這麼一個人。”傅川石點點頭說:“跟我走吧!”
“現在!我能行嗎?”蹇四說。
“非你莫屬。隨心所欲,放開你的嘴皮子。”傅川石說。
“我也去。”張之奇說。
什刹海,綠水蕩漾,柳絲飄渺。前海岸邊,柳蔭下,已經停了幾十頂綠呢頂子的大轎,還有坐著轎子,騎著馬、徒步托著鳥籠的八旗公子哥兒和進士及第的學子們陸續走來。
廣亮大門前,灑下一片鞭炮的彩紅紙屑。李二櫃帶著夥計站成一列,迎接來客:“大人請……”“先生請……”
領班的若幹小二引導客人從遊廊進入前樓或不同的包間。每個包間都有它的名稱,小二侍立門前,服裝穿著一致,肩頭掛著一條白布拭巾。
聞喜閣,十二張圓桌擺放的錯落有致,牆壁上掛著兩幅字。一幅是“寧靜致遠。題款,高嶽崧。”一幅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題款,張百熙。”
中舉的進士、學子們有的人憑欄眺望望著窗外的景色,有人在桌前品茶、吟詩、題字、作畫,邊寫,邊吟誦。
“花塢春如客,紅稀綠漸肥。留春留不住,相約來年歸。”吳光奇說。
“是寄情楚水吳山外,得意唐詩晉帖間。”馬步元說。
“這是陸遊《出遊歸鞍上口占》詩的頷聯。”程棫林說罷,拿起筆邊寫邊吟:“高樹蟬聲入晚雲,不唯愁我亦愁君。何時各得身無事,每到聞時似不聞。題,唐,雍陶《蟬》。”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丘逢甲寫罷,又說:“倭寇占我台灣,何以各得身無事。”
“無須膜拜祝香花,會有唾咳激竹箭。君不聞唐祠峨峨晉水曲,自昔能為一方福。楊深秀說。
“常吟卷裏相酬句,自畫湖邊歸住山。愛看春山疑讀畫,靜研古墨試聽香。一簾花影雲拖地,半夜書聲月在天。”張建勳說。(狀元)
“不是師兄偷古句,古人詩句犯師兄。”李盛鐸調侃地說。(榜眼)
蹇四帶領著小二,手裏托著盛著點心的竹簋、竹籩、木豆和圓的、方的等竹製、木製的餐具,唱著鹿鳴曲,魚貫而入:“呦呦鹿嗚,食野之蘋;呦呦鹿鳴,食野之嵩……”
蹇四隨即接過話說:“藤樹誰知先後生,萬年相倚共枯榮。層台定自有天地,鼻祖已來傳父兄。”
“小二!你也能詩?”李盛鐸說:“看來,不是師兄偷古句,而是鼻祖已來傳父兄。”
“哪裏能詩。黃庭堅的句子順手拈來而已。”蹇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