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增加群眾收入,蘭勇還引進資金,建起了投資180萬元的畜牧養殖小區。

什字村主任毛久遠,承諾完成全村多處斷頭公路修建。上任後,毛久遠積極爭取項目資金,組織村民新修旗鼓壩、橋邊到林坪、幹田壩到岩上3處斷頭公路,共38公裏,改變了過去雖近在咫尺、車輛卻相互不往來的現象。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誇獎”。南村領導帶領群眾致富

廣西興業縣大平山鎮南村,在2008年村“兩委”換屆選舉中,以選好配強高素質的村“兩委”領導班子為目標,選出了組織放心、群眾滿意、帶領群眾共同致富能力強的新一屆村“兩委”班子。

新班子上任以來,充分發揮領導核心和戰鬥堡壘的作用,堅持解放思想,不斷開拓創新,謀劃新思路,描繪新藍圖,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南村把“打造高素質班子隊伍”,作為工作重點來抓緊抓實。

一是選準班子,築牢堡壘。2008年,在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中,充分發揚民主,尊重民意,由群眾自主投票,選舉產生了新一屆村“兩委”班子。

村經濟能人陳昭勇,是一位依靠養雞、養豬,走上致富路的普通黨員,年純收入5萬元。在村黨總支部換屆選舉中,陳昭勇高票當選為村支書。

陳東是一位年僅41歲,承包有村林場1000多畝、開有一個石場的村經濟能人,年收入15萬元。

陳東率先走上致富路,他對村裏的公益事業,十分熱心,在群眾當中有較高的威信。在村委會換屆選舉中,陳東高票當選為村委會主任。

7名村“兩委”班子成員,平均年齡423歲,高中以上文化的5名,占71%。

二是強化村幹部學習教育。新班子上任後,每月定期組織村“兩委”幹部學理論、學業務、學科技,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增強領導班子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本領,提高為民辦事的能力。

新班子力求使全村的黨員幹部,人人都有一技之長,個個都有一個致富項目,成為廣大群眾技術上的指導人,項目上的引路人,經濟發展的帶頭人。

南村民兵營長田家偉,擁有一個年孵化雞苗200萬羽的孵化場,年產值200多萬元,是興業縣唯一一個擁有私家寶馬車的村幹部。

田家偉的成功,大大鼓舞了群眾發展產業的積極性。在田家偉的帶領下,南村有300多戶群眾,發展養殖致富。

三是健全各項規章製度。新一屆村領導班子產生後,認真製定財務管理製度、村務公開製度、村民小組工作職責等規章製度,加強村民自治組織的規範管理。

四是發揮黨員表率作用。通過開展黨員聯係村務、“一對一”幫扶、“獻愛心、送溫暖”等活動,充分發揮黨員的示範帶頭作用,以好的黨風帶好民風。

南村村“兩委”班子,堅持以民為本,一心為民謀福利。通過實施“三項工程”,切實為群眾解決“急、難、盼”事情,全力構建和諧新農村。

一是實施“陽光”工程。作風民主,尊重民意,注意工作方法,是換屆後,村“兩委”幹部的一個顯著特點。他們都是經過嚴格的民主程序,推薦選舉上來的,知道自己手中的權力來自於群眾。在工作中,村幹部更注意發揚民主,尊重民意,善於用說服教育、示範服務的手段,來推動富民強村工程的開展。

村委會積極推進“陽光議政”工程,對本村重大事項和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按“學、述、評、議、審、定”的程序,做到大事議、小事提,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

如在建設環村水泥路之初,為了充分傾聽群眾意見和建議,綜合民意,村幹部逐家逐戶,開展摸底調查,反複走訪群眾,共收集群眾意見和建議300多條,為環村水泥路建設,奠定了群眾基礎。

二是實施“民風”工程。由群眾對黨總支部、村委會和黨員,開展實績評議,推行“民風”工程。

自開展“民風”工程以來,南村無越級上訪事件,無重大安全事故隱患,形成了群眾安居樂業、人人和諧相處、共謀發展的良好局麵。

三是實施“亮化”工程。村“兩委”班子充分發揮導向作用,積極想方設法為群眾解決行路難、娛樂難等問題,完成了6個新農村建設項目,深得群眾的好評。

在村“兩委”換屆前,南村環村路一直坑坑窪窪。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嚴重影響了群眾的出行和農產品的流通,成為村民致富的一大“瓶頸”,群眾的意見較大。

新村“兩委”上任後,啟動了環村路建設。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采取“政府投一點,能人捐一點,群眾出一點”的方式,多方籌集資金130萬元,建成了環村水泥路48公裏。

環村路雖然硬化了,可是,由於沒有安裝路燈,晚上一片漆黑,給村民出行造成不便。

於是,村委又組織籌集資金3萬元,啟動亮燈工程建設,裝路燈30盞,線路總長3000餘米。經過緊張施工,在2008年4月,亮燈工程完工。

一到晚上,30盞燈把全村映照得通明,給村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

南村的路燈,也同時照亮了村民的心。70多歲的陳大爺說:“燈亮了,我們再也不用擔心摔壞了,我們晚上出行方便多了。”

完善了環村水泥路建設後,村委會又立即上馬,重建西江橋項目。因為有了群眾的熱情參與,從籌資到建成,僅用了2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