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在我軍曆史上,鄧小平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使用文職人員的構想。
軍隊文職人員,世界上通常是指在軍隊中服務的非現役軍人。在軍隊諸製度中,文職人員製度比較年輕,是在近百餘年間才出現的一項組織製度。它的產生與實行嚴格的服退役和軍銜定期晉升製,以及技術裝備的發展密切相關。
在中國,文職人員製度是“舶來品”。清末,在陸軍中出現了“軍用文官”,又稱“軍屬”。辛亥革命後,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軍隊中,都沿用了“軍屬”這一製度。
20世紀20年代前稱軍用文官,20年代後稱軍用文職人員。到40年代,軍用文職人員已遍及軍隊許多部門。他們在軍隊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亞於軍官和軍佐。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長期的革命戰爭年代,曾形成了一套特有的幹部政策和製度。
建國後,我軍的幹部工作隨著形勢和任務的變化,相應地作了某些改革,先後實行了軍官軍銜製度,院校培養製度。後來這些製度一度中斷。
進入新的曆史時期,隨著軍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不斷發展,中央軍委決定,實行文職幹部製度,改變過去單一的幹部編製結構和單一的管理辦法,把部分專業技術幹部和為機關、院校服務的行政事務、生活保障幹部,同擔負指揮職能的現役軍官區分開來,實行現役軍官與文職幹部相結合的製度,變單一模式管理幹部方法為多渠道、多層次的管理方法。
1992年4月1日,中央軍委決定從1992年5月1日起,為全軍文職幹部配發與現役軍官相同的製式服裝,佩帶文職幹部肩章、領花。
1999年7月,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簽署命令,批準頒發施行《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職幹部條例》。
“條例”共9章34條,主要是重新明確了文職幹部的性質、管理辦法、來源和培訓、平時服現役的最高年齡和最低年限,補充了選拔任用的方針原則、著裝、級別和主管機構等內容。
“條例”確定了文職幹部的性質:文職幹部是被任命為初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或者辦事員級以上職務,不授予軍銜的現役軍人,是國家幹部隊伍的組成部分。中央首次授予技術將官軍銜
1988年9月19日,全軍軍銜辦公室介紹,人民解放軍在實行新的軍銜製中已有20位專家、教授、學者,被中央軍委授予專業技術少將軍銜。
還有一些專業技術幹部身任指揮軍官,被授予中將或少將軍銜。這在我軍曆史上是第一次。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在新的軍銜製中設有專業技術軍官,它是我軍軍銜製度中的一項重大改革。
當時,被授銜的專業技術將官,主要分布在軍事院校、國防科工委、海軍、空軍、總參等單位的教育、醫療、科研部門。
這批被授銜的將官,加上一大批被授予校官、尉官的專業技術軍官,使我軍幹部隊伍在知識化、專業化方麵達到新的水平。
已被授銜的專業技術將官中,有許多人是著名的教育家、科學家。其中被譽為“將軍搖籃”的國防大學,被授予專業技術少將的就有10多位。
該校戰役教研室主任王厚卿是全軍優秀教員,對中外戰史有深入係統的研究,對戰略、戰役理論頗有造詣,曾出版70多萬字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役戰例選編》,還主編了200多萬字的專著專論,獲得有關部門頒發的學術獎。
王厚卿於1934年4月生於湖南瀏陽,後隨全家遷至長沙。1951年5月入湖南人民革命大學學習,同年8月1日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入伍後,先後在機關、院校擔任譯電員、幹事、區隊長、參謀、文化教員等職。
1986年,王厚卿被宜昌市政府授予“先進會計”光榮稱號。曾在葛洲壩職工大學會計班和工程局財會培訓班講授財務管理課程。
王厚卿還參加編寫水電部“會計幹部技術職稱考核測驗複習提綱參考答案”和中國施工企業協會出版的《施工經營管理手冊》中“經濟活動分析”部分。撰寫的文章“推行經濟責任製,促進項目法施工”發表於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的《項目法施工探索與實踐》、“葛洲壩工程局經濟現狀成因及對策”發表於《葛洲壩論談》一書、“完善經濟責任製,促進企業治虧減虧”獲湖北省現代企業管理論文評選1等獎。
當時59歲的軍兵種教研室主任陳訪友是軍委海軍學術委員會的特邀會員,經過戰爭的考驗,擔任過海軍艦艇大隊的指揮員,不但對海軍艦艇的訓練、作戰有豐富的經驗,而且從教30年,對戰略理論有較深研究,所著《海軍戰略》一書,不僅對海軍戰略,而且對整個軍事戰略均有較高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