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感知幸福(1 / 1)

如果幸福可以不期而至,如果不知應該如何適應,那麼請接納我的建議:來一點輕浮,一點庸俗,一點裝瘋裝傻,一點物質主義。沒有什麼,放鬆一點,這樣才能在混沌中找到出路。

幸福的人是一個有遠大目標同時不忘記自己生活在現在的人;一個選擇對自己的才能和潛能有挑戰性的人;一個對自己的成績和社會承認感到驕傲的人;一個自尊自愛、自立和自信的人。

一個有社會交往也能享受人際關係的人,一個樂於助人並接受幫助的人,一個能承受痛苦和挫折的人,一個能從日常生活小事上感到樂趣的人,一個有愛的能力的人,才是一個幸福的人。

一個人一定要學會尊敬那些值得尊敬的東西,並且尋得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這是一個漫長的心理過程。

文明的過程是一個漫長持續的接力賽,不管我們今天拿到的棒子在整個競爭中處於什麼樣的位置,我們都無可抱怨。我們所能做的是看清前方的目標和腳下的路,踏踏實實地跑好我們今天的每一步。

不爭,什麼都是你的;一爭,你才發現什麼都不是你的。仔細想來,做人真的沒什麼可爭的。不知道怎樣應對社會,以守為攻,以退為進,也許還更顯人的智慧。

那些精神世界完全超脫物外的人,是因為有不計較普通人的小聰明的大智慧。可是,如何才去不計較常人的小聰明,那又是一種智慧的表現。

先隱而後卓越超群。隱,實際上是一個錘煉自己的過程。隱,在一些可觀麵相的人口中,又叫做藏。有人藏得住財,即使成不了大富翁,也不至於受窮;有人藏得住聰明,把一種小小的憨露給他人,留給自己寬寬的天地去發展。

人的智慧無處不在,用好自己才是我們每個人最大的事業。打開智慧之後,心胸便像天地一樣廣闊,像天地一樣無憂無慮。麵對人世間的紛爭,也像天地麵對雨、雪、風、霜一樣,坦坦蕩蕩,泰然自若。

人在世界上,要學會適應新環境,發展新關係。

寂寞是福,唯寂寞才知寂寞之趣。寂寞使人思想不停,使人靈感永不枯竭。寂寞之中才知人間冷暖,寂寞之中才能感受關愛。

生活就是這樣的,美好的東西,像浮在河流上的落花一樣。在你並沒有想象到的時候來了,又不可阻擋的離你而逝。

人們常說“我信”,這就是在人的心目中有一種信的力量,它們要表達的不僅是對客體的肯定,同時也是對主體的肯定。

無論幸福還是苦難,當它降臨時,都應當坦然地承受生活帶給生命的狂喜和疼痛,尤其當一段美好的感情出現的時候,既要珍惜它,又要理智地對待它,將它視為一件命運賜予自己的最美好的禮物。隻有這樣,日後回憶起這段日子,才不會有任何缺憾。

衰老很重要的標誌就是求穩怕變。所以你想保持年輕,你想有活力,有一個好辦法,每天都冒一點險。這會讓你不由自主地興奮和躍躍欲試,有一種新鮮的挑戰性。

夜半臨窗,無論有月還是無月,無論窗外下著冷雨還是降著嚴霜還是大雪飄飛,誰心不曠寂?誰心不惆悵?

做人一定要心胸豁達,樂觀開朗,遇事不怒,七情適度,唯此才能延年益壽。

要好好過好生命中的每一天,在經曆了大喜大悲之後,他們才發現生活是很差的,它不需要更多的陪襯。隻要一息尚存,能夠看到這個花花綠綠的世界就是一件最為美好的事了。

“幸福”一詞的意義過於含混,幾乎所有的人都把自己向往而得不到的境界稱做“幸福”,但不同的人們所向往的境界又是多麼的不同。

積極的心態能給你帶來健康,若要獲得平和的心,那就讓心留下一片空白。所謂空白,就是將憂慮、憎惡、不安、罪惡等情緒徹底清除。

幸福是有限的,因為上帝的賜予本來就是有限的;痛苦是有限的,因為人承受痛苦的能力有限。

幸福是一種一開始人人都能夠得到、最後沒有一個人敢說已經擁有的東西。

一個人要獲得實在的幸福,就必須既不聰明也不太傻。人們把這種介於聰明和傻之間的狀態叫做生活的智慧。

一切執著,包括對文化的執著,隻對身在其中者有意義。隔一層境界秀,意義即消失。例如,在忙人眼裏,文字隻是閑情逸致;在政客眼裏,文字隻是雕蟲小技。

好的婚姻是人間,壞的婚姻是地獄,別想到婚姻中尋找天堂。

時尚很好,比時尚更好的就是平凡。

有些事不用努力就能實現,比如慢慢變老;有些事再努力也是徒勞,比如留住青春。既然歲月一去不回頭,那就用心把握好眼前的日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