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這份喜報,表達了280多名下崗職工的心聲。

市花崗石公司是長沙市首家破產試點企業,在1994年6月6日破產後,由於地處偏僻等原因,企業重組一直未能成功。

1996年9月,兩年的破產救濟期限已超過,下崗職工們展開了生產自救,但生產啟動異常困難,尤其是產品沒有市場。

在這關鍵的時刻,當年力主其破產後再複生的市委書記秦光榮提出,用市政重點建設形成的石材需求市場“支持啟動”,市委、市政府領導多次現場辦公,排憂解難。

下崗工人們開展風險抵押承包改革,嚴格內部管理,奮力開拓市場,自1996年10月3日複工,至1997年元月底,創產值130多萬元,實現利潤12萬元。重組企業也終於在春節期間,獲準登記注冊。

喜從艱難而生。此時,楊容章聲音哽咽起來,這位堅強的女經理,眼裏含著淚花說:“這幾年過年,我們下崗工人年年都來市裏要錢要工作,隻有今年春節好開心。大家要求向市委、市政府報喜,向各位領導拜年。”

秦光榮等領導拱手向工人們拜年。時任副市長肖常錫說:“謝謝你們為破產試點承受的磨難,祝你們轉換機製,嚴格管理,發展壯大。”

早在1996年8月2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將《湖南省“九五”時期經濟體製改革綱要》,印發各行政公署,自治州、市、縣人民政府,省直機關各單位。

“綱要”指出,企業改革全麵推進,但機製轉換緩慢。企業改革由減稅、讓利、放權轉入機製轉換、製度創新的新階段。新的財稅體製和財會製度規範了國家與企業的分配關係;55戶現代企業製度試點工作已經鋪開;株洲、長沙市優化資本結構試點工作已經鋪開;企業組織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組建了一批企業集團,一百多對企業進行了兼並,上百戶企業依法破產;中小企業推行了租賃、承包、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的改革,麵貌有了較大變化。

“綱要”同時指出,國有企業麵臨的問題依然很多,政企分開的難度大,產權關係尚未理順;產業結構調整步履艱難;相當一部分企業經營機製轉換緩慢,生產運營困難,資產負債率高、虧損麵大的狀況沒有根本性改變;各種原因形成的包袱仍然沉重……

基於此,長沙市委加大幫扶力度,使像市花崗石公司這樣的企業,走出困境,重新煥發生機。

靠市場搞開發贏得用戶

當走進貴陽弘業紡織印染有限責任公司的織布車間,隻聽得機聲轟鳴,擋車工們有條不紊地在機台上操作。

弘業紡織印染有限公司利用破產資產重組,通過製度創新、轉換經營機製,建立多元投資主體結構,在2000年實現盈利12975萬元,工人的收入也大幅度增長。

貴州省一批類似弘業紡織印染有限公司這樣的企業破產後,通過兼並、收購等方式進行資產重組,轉換經營機製,強化內部管理,再次煥發了生機。

始建於1967年的清鎮紡織印染廠,曾有過輝煌的曆史。自建廠至1998年,累計創工業總產值12億多元,創利潤6000多萬元,成為全省重點骨幹企業。多次榮獲部、省、市“雙文明企業”、“先進企業”、“百強企業”等稱號。

1991年後,因紡織行業重複建設,市場供大於求,加上企業內部管理等多方麵原因,企業負債累累,連年虧損。1999年11月16日,經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終結破產程序。

利用原清鎮紡織印染廠職工集資入股,新組建的多元投資主體構成的貴陽弘業紡織印染有限責任公司,利用國家紡織行業限產壓錠的機遇,轉換企業經營機製,以成本管理為中心,提質降耗,成立物資采購審核領導小組,製定管理製度,嚴格獎懲,實現了原料低成本投產。

自1998年8月至2000年底,原料采購節資達500餘萬元。生產銷售上嚴把質量關,實行以銷定產,紗、布外觀質量和物理指標,經省測試中心檢測合格率達100%,產銷率一直保持在98%左右。

2000年,該公司完成工業總產值6874萬元,銷售收入4121萬元,實現盈利129.75萬元。

原六枝礦務局的職工,同樣經曆了一場破產的洗禮。擁有資產98億元、職工24萬人的原六枝礦務局是貴州省關閉資源枯竭末期礦山最大的案例。

1999年11月20日,六枝礦務局破產拍賣。貴州省煤炭實業總公司收購後,加大產品結構調整力度和項目開發。

2000年,實現銷售收入33億元,利稅3100萬元,利潤208萬元,職工充滿了重獲新生的喜悅。

深圳振業集團兼並董酒廠後,加大新產品開發,企業銷售收入大幅度增長。僅1999年,企業銷售收入就增長了3倍。

一批企業通過兼並、收購破產企業,實現了資源合理配置,壯大了自身的經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