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鼓勵金融機構跨區互設或開展跨地區股權合作。在有條件的地區,鼓勵商業銀行跨地區開展銀團貸款、融資代理業務等合作,支持金融機構聯合進行業務創新,進一步提升區域中心城市的金融輻射和帶動作用。
環渤海地區要根據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的原則,以北京的總部金融為核心、天津濱海新區金融改革先行先試為先導,積極推進環渤海區域的金融改革創新,加快環渤海跨區域金融資源流動的步伐。
河北省金融學會會長王景武的發言認為,經濟危機的深層次原因是經濟增長存在結構性失衡。為此,要“轉危為機”,就必須加強合作與協調機製建設,加快交通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打破行政壁壘和區域分割,最大限度地共享資源,降低要素在區域內流動的成本,消弭金融危機的負麵影響。
青島市金融學會會長王迅表示,加快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的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增強抵禦金融危機衝擊能力的最根本途徑。
大連市金融學會會長張啟陽提出建議,應該建立環渤海區域金融監管協調和信息共享機製,提高應對係統性金融風險能力,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
青島建成最大造船基地
2009年8月20日上午,中船重工青島海西灣造修船基地建成典禮暨河北遠洋兩艘18萬噸散貨船出塢儀式在青島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造船塢區舉行。
作為國家船舶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三大造船基地的重點項目之一,青島海西灣造修船基地的建成,對提升環渤海地區裝備製造業的綜合實力,實現我國建成船舶工業大國的戰略構想,推動我區經濟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典禮儀式由中船重工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吳強主持。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李長印,山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王仁元,青島市委副書記、市長夏耕,市委常委、開發區工委書記、開發區管委主任薑傑,市政協副主席劉明君出席儀式並剪彩。
張國寶對青島海西灣造修船基地建成暨散貨船出塢表示祝賀。
張國寶指出:
經過近年來的加緊建設,青島海西灣終於將一個現代化造修船基地展示在世人麵前,為我國船舶工業做出了積極貢獻。
中國船舶工業經過艱辛探索和加快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突飛猛進,目前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使我國成為世界一流的造船大國,正在向世界一流造船強國的目標邁進,手持和新接船舶訂單位居全球前列。
在國際金融危機對船舶工業形成強烈衝擊的背景下,我國船舶企業要攻堅克難,勇往直前,努力化解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並且善於將危機轉變為發展機遇,通過不懈努力,實現更快發展,推動我國在不久的將來成為造船強國。
夏耕在致詞中指出,自2004年青島市政府與中船重工簽訂全麵戰略合作協議以來,雙方精誠合作,齊心協力,推動海西灣造修船基地全麵建成,既有力促進了青島船舶配套產業和研發創新力量的聚集,實現了青島船舶工業的跨越發展,又有力推動了中船重工向世界級造船企業的宏偉目標加快邁進。
夏耕說:
在山東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青島正加快打造藍色經濟區和高端產業聚集區,全麵推進“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戰略,進一步發展壯大船舶工業,是青島堅定不移的產業選擇。
今後,青島將一如既往地為全國船舶工業的振興貢獻力量,為中船重工在青發展創造優良環境,攜手開創共贏發展的美好未來。
基地建成典禮結束後,北船重工建造的兩艘18萬噸散貨船順利出塢。該散貨船是符合國際造船新規範、具有當代國際先進水平和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散貨船,是山東省有史以來在建的最大船舶,適用於煤、穀物和礦石運輸。
北船重工自2007年以來,本著“邊建設、邊接單、邊生產”的原則,青島海西灣先後承攬了17艘18萬噸散貨船的建造合同,已批量開建8艘,到2011年將全部完工交付。
位於造船塢區的青島海西灣造修船基地,是經國家發改委批準立項的“十一五”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74億元。
作為中國最大的造修船基地,海西灣造修船基地的建成,對提升該區產業集群,增強造塢區及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能力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提出山東藍色經濟戰略
2009年4月份,胡錦濤在山東省考察時指出:
要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科學開發海洋資源,培育海洋優勢產業,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
胡錦濤的指示,給正處於重要發展時期的山東指明了方向。從20年前的建設“海上山東”,到眼下規劃中的“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擁有得天獨厚海洋優勢的山東,再一次以前所未有的魄力和膽量揚帆起航。
“藍色引擎”曾在山東省發揮過重要作用,很長時間以來,山東的海洋經濟產值都在全國首屈一指。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戰略的提出,更是為山東省海洋經濟板塊進入國家戰略提供了無限可能。
宏偉戰略的一聲號角,吹響了山東進軍海洋的集結號,“藍色經濟”的建設熱潮正如這8月的氣溫,火熱地蕩漾在3000多公裏的黃金海岸線上。
近年來,山東就一直謀劃著在海洋上做文章。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發展研究院劉洪濱教授說:“20世紀90年代山東就正式提出了‘海上山東’的戰略,通過發展陸上一個山東、海上一個山東,實現‘海上山東’的產值達到陸上農業產值的目標。在‘科技興海’的帶動下,我省水產養殖等涉海經濟取得快速發展,海洋經濟產值做到了全國第一。”
劉洪濱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當時的“海上山東”戰略布局逐漸顯露出一定的局限性,它把海洋和陸地割裂開來,在很大程度上還是海洋依附於陸地。發展海洋被片麵地理解為發展水產養殖,這就使我們的海洋發展觀受到了很大限製。山東被廣東逐步趕上,海洋經濟產值全國第一的位置也被廣東取代。
尤其是全國沿海經濟發展提速,繼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經濟迅速崛起之後,以海洋經濟為標誌的沿海開發開放新的熱潮,正遍布中國南北海疆。
特別是與山東省同處環渤海的天津、河北、遼寧沿海開發建設誌在高遠,態勢強勁,已經和正在進入國家戰略。
處於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冀地區的“南北夾擊”之中,山東的機遇在哪裏?
胡錦濤關於“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要求,是站在全球戰略高度來謀劃我國海洋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伴隨著半島藍色經濟區的確立和不斷發展,在山東半島,更高層次、更大規模、更大範圍的魯韓、魯日以及東北亞地區的區域經濟合作高潮將不期而至。
在發展海洋上,山東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山東是中國海岸線最長的省份,3100多公裏的黃金海岸線上,自黃海之濱到渤海灣畔,點綴著大大小小近10個明珠般的城市。
山東沿海可開發利用海洋麵積,遠遠超過陸地麵積。國家海洋信息中心曾對沿海各省、市的灘塗、淺海、港址、鹽田、旅遊和砂礦6種資源進行過豐度評價,山東位居全國首位。
山東有全國首屈一指的海洋科技力量,擁有涉海獨立科技機構56家,約占全國四分之一,其中包括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等一大批國內一流的科研、教學機構;擁有一萬多名海洋科技人員,占全國總數的40%以上;擁有海洋界兩院院士16人,占全國的一半;承擔了國家“攀登計劃”、“973”計劃和“863”計劃等海洋科技項目60多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