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但是,就在馬一祥偷著樂的時候,王國蘭他們又一次次地走進他的家裏,一再動員他把地裏一半的玉米苗給拔了,說什麼要減苗。

馬一祥當然也就再一次地想對著幹,王國蘭他們當然也就再一次強行讓他活生生地拔掉了自己地裏很多的玉米苗,1畝地裏拔掉的玉米苗足足有2000多株哇!

盡管馬一祥不大關心這樣做的後果,但在看到自己地裏長得好好的莊稼苗被拔掉時,他還是覺得心疼,畢竟自己是一個莊稼人呀!

種莊稼的人會隨時毫不猶豫地拔掉地裏的雜草,但絕對不會損壞一棵莊稼。即使這樣,他家地裏最後剩下的玉米苗也比別人家的多出2000多株。這對他來說,多少還算是個安慰。

但是,接下來發生在玉米地裏的那些幾乎是神奇的事情,也就把馬一祥心裏那點莊稼人的“尊嚴”徹底清掃幹淨了。這不僅讓他威風掃地,而且顏麵盡失。

別人家地裏的玉米開始抽穗結棒了,他家的玉米卻還在使勁兒的長個子。整個前坪村用全膜覆蓋雙壟集雨農業種植技術種了900畝玉米,除了他馬一祥的玉米,都可以說是豐收在望了。

每當路過那些玉米地,馬一祥都不敢正眼去看,偷偷斜上一眼都讓他憋出一口氣來。大夏天的,那些玉米株上垂掛著的穗兒,那些穗兒下麵探頭探腦的結實的玉米棒子能讓他激出一身冷汗來。

後來,馬一祥就索性躲開那些玉米地,眼不見心不煩嘛。但是,心裏的那個悔,他愣是就沒地方去排遣。有幾天,他甚至躲在家裏哭過。

他哭的時候,他老阿奶就站在那裏一邊數落,也一邊安慰:“那些技術員說的時候你就是不聽,哭有啥用。現在相信了也後悔吧!那就好辦,明年我們也科學著種苞穀,還多多地種!”

其實,哭過之後馬一祥心裏也清楚,很多事情你躲是躲不掉的。

要秋收了,實際上,別人家的玉米已經在收割了。無論有沒有收成,自己地裏那些瘋長了一夏的玉米還得自己去把它割掉吧?

於是,這一天,馬一祥就壯著膽勇敢地走向了自己的玉米地。在望見自己玉米地的那一刻,眼前的情景讓他沉醉了。

那些瘋長了一夏的玉米株上居然也掛著穗兒,結著玉米棒子。盡管它們還沒有成熟的樣子,但真正的秋天才剛剛開始,它們還有成熟的機會和可能。

果然,在別人家的玉米顆粒歸倉好多天之後的一天下午,馬一祥也從自己的玉米地裏掰下了第一個玉米棒子。雖然,那玉米棒子比別人家的要小許多,但每株上都結著一個棒子。

經過實測,馬一祥家的玉米畝產量竟然有650公斤。雖然比別人家的少出幾百斤之多,但是,馬文祥已經是很滿足了。

全膜覆蓋雙壟集雨技術的引進推廣成功,使民和廣大幹旱山區的數十萬貧困群眾備受鼓舞和振奮,紛紛要求加大扶持推廣力度。

在2009年,全縣5萬畝的推廣麵積被各鄉鎮和農民群眾爭搶落實,有4000畝地已在頭年秋完成施肥覆膜。

馬一祥一開始就報了30畝地的種植計劃。

但是,據縣農業局的領導介紹,因為此項技術為青海省農業科技推廣項目,所用農膜、化肥、種子等項投入幾乎全部由政府補貼或用扶貧整村推進資金解決,尚不能完全滿足廣大農民群眾的種植需求。所以,馬一祥一家30畝的種植願望還不一定能完全實現。不過,縣農業局的同誌表示,肯定會考慮他的積極性,盡量設法讓他多種幾畝。

在2009年,民和在推廣此項農業技術時,除了種植玉米,還用此技術種了3350畝的馬鈴薯。用全膜覆蓋雙壟集雨技術種植的馬鈴薯,平均畝產超過3000公斤,畝純收入增加幅度也在650元左右。

2009年7月中旬的一天,在玉米田裏,民和縣轉導鄉前坪村肖家社78歲高齡的農民韓金彪抑製不住激動的心情說:“如果再下上一半場雨,今年的豐收就沒問題了。真沒有想到我在生活了一輩子,種玉米還能收獲,眼看著今年我親自務勞的9畝全膜覆蓋玉米長這麼好,真是高興得連瞌睡都沒有了!”

正在躬身查看玉米長勢的縣農業局副局長馬成忠接過話茬笑著說:“為了讓他接受全膜覆蓋雙壟集雨增產新技術,我們的農業技術員和鄉幹部在他家裏跑了8趟,他就是不接受。後來親眼看到玉米示範田今年才下了狠心。”

韓金彪老漢喜笑著有點不好意思地說:“往年我們這裏小麥最好的收成也就是150來公斤,玉米就沒熟過。看到我們村的示範田,我把給了別人的地都收了回來,全種了全膜玉米、馬鈴薯、蠶豆,共有17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