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動!

點火!

起飛!

已進入軌道!

發射成功!

……

接著,海上編隊各種測量船上報告聲接連不斷:

遙測收到信號!

雷達發現目標!

跟蹤目標正常!

……

10時20分鍾,隨著測量船隊發出“發現目標!”的報告聲,試驗人員紛紛擁上甲板,目不轉睛地向船隊西北上空瞭望。

隻見一個亮點從西北天際飛來,穿過一團雲霧後,亮點越來越大。

這是彈頭、二級彈體再入大氣層時的景象。

這時,雷達的熒光屏上立即有了顯示,操作人員迅即準確地識別目標,操縱雷達跟蹤彈頭。

瞬間,亮點變成一個大火球,拖著一條尾巴呼嘯而至。當彈頭進入黑障區時,雷達及時轉為反射式跟蹤,連續測量了彈道參數。

在目標距水麵10公裏高度以下穿過黑障區後,遙測信號恢複正常,船上的遙測設備立即接收到了實時遙測和記憶重發遙測信號。

在距離海麵還有幾千米高度時,突然一聲巨響,裝有火箭飛行重要參數的儀器艙,自動從火箭頭部彈射出來,打開降落傘,徐徐飄落大洋上麵,火箭頭部則“撲通”一聲墜入大海。

儀器艙落水時,熒光染色劑把蔚藍色的海水染成翠綠色,像一條數百米長的錦帶漂浮在洋麵上。

這時,早就在附近等待的一艘快艇,如離弦之箭向落區駛來。

打撈直升機也迅速向落點飛去。飛機到達儀器艙上空後,垂直懸停在離洋麵30米的空中。

隨後,潛水戰士沿著懸梯,跳入海裏,僅用5分20秒就把儀器艙勝利打撈上來。

直升機載著儀器艙,安全飛回打撈船的飛行甲板。

火箭落入預定海域!

測量回收任務完成!

這勝利的消息,通過測量船上的通信電波,迅速傳到各測控台站,傳到發射場,傳到首都北京。

霎時間,船隊汽笛長鳴,彩旗飄舞,甲板上大家歡呼、跳躍,爭相握手慶祝:“我們勝利了!”

從陸地到海洋,發射場到監測站,從打撈區到飛控中心,所有的參試人員都掌聲雷動。

10分鍾後,新華社、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用多種語言,向全世界播發了我國洲際導彈試驗獲得圓滿成功的消息。

6月2日,遠赴太平洋的18艘艦船圓滿完成任務後,安全返回舟山。

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派葉劍英、張愛萍前往上海迎接,並召開了盛大的慶功大會。

這次發射,標誌著我國第一代洲際導彈研製任務的勝利完成,也標誌著我國遠洋測量船技術達到了新水平,我國國防現代化有了重大突破性進展。本書主要參考資料

《中國常規兵器試驗紀實》馬成翼著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鎮海雄獅》沈順根著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駛向深藍》宋宜昌遠航著山東人民出版社

《浩海藍鯨》陸其明著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奇鯨神龍》彭子強著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洞天風雷》陳懷國著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海軍回憶史料》中國人民解放軍曆史資料叢書海軍編審海潮出版社

《中南海三代領導集體與共和國軍事實錄》蔣建農主編中國經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