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因此,夏叔眉一再向強調,這塊南極石不隻是一件“紀念品”,更是祖國子弟兵在勝利完成首次赴南極考察任務後,向祖國交上的一份答卷。

“J-121”船抵達青島後,全船官兵鄭重地將這塊意義特殊的石碑送給了青島市人民。

4月13日,部分隊員回到北京,在北京火車站受到中央國家機關黨委、國家科委、南極委、國家海洋局、中國科學院等20多個單位和400餘名群眾的熱烈歡迎。

在歡迎儀式上,中央國家機關黨委第一書記宋一平致了歡迎詞。

首次考察隊從出航到返回祖國,曆時142天,航行48955公裏,穿越98個緯度,橫跨183個經度,越過13個時區,穿過5個風帶,渡過4個季節。

經曆這麼長 時間的航行,這麼遠的航程,這麼複雜的航線,在中國航海史上還是第一次。

在中南海舉行慶功大會

1985年5月6日下午,中國首次南極考察慶功授獎大會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

會前,中共中央和國家領導人萬裏、李鵬、習仲勳、彭衝、方毅、楊得誌、張愛萍、餘秋裏、周穀城、嚴濟慈等,聽取了首次隊領導關於南極建站、科學考察和航渡等情況的彙報,並觀看了有關錄像。

萬裏委員長高興地說:

從你們出發那天起,黨中央和全國人民就注視著你們、關心著你們。

你們圓滿完成了黨和人民交給的任務,你們經過艱苦卓絕的奮鬥勝利歸來,我向你們致以慰問和感謝。

希望你們認真總結經驗,努力使我國南極科學考察事業趕上世界先進水平。

他希望全國人民學習考察隊員的艱苦奮鬥、不怕犧牲的精神,在祖國四個現代化建設的各條戰線上不斷取得新成績。

16時整,慶功授獎大會開始。南極委副主任、國家海洋局局長羅征如主持了大會。

首先由楊國宇宣讀了南極委給參加中國首次南極考察的有功單位和個人記功的決定:

南極洲考察隊、“向陽紅10”號船、海軍“J-121”打撈救生船、海軍航空兵179號直升機組各記集體一等功;

南大洋考察隊記集體二等功;

郭琨、張誌挺、董兆乾、顏其德、開長虎、王維華、劉寶珠、徐兆富、於誌剛等9人各記一等功;

金慶明、周誌祥等35人各記二等功;

馬懷和、蔡淳等268人各記三等功。

隨後,黨和國家領導人給立功單位和個人頒發了獎旗、獎狀。

李鵬在大會上講了話,他首先代表中共中央、國務院,向南極考察編隊的全體同誌,向所有為這次考察建站做出貢獻的有關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同誌,向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指戰員,致以熱烈的祝賀和親切的慰問。他說:

從你們離開祖國的第一天起,全國各族人民就以極大的熱情注視著你們的行動,為你們取得的每一個成就而高興,也為你們遇到的每一個困難而擔心。

全國人民的心和你們是連在一起的,你們的勝利極大地鼓舞著正在為四化建設奮鬥的全國各族人民,你們的開拓精神和克服困難的勇氣為我國青年一代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李鵬還說:

南極科學考察事業對我國來說還是剛剛起步,我希望我國科學工作者再接再厲,踏踏實實,奮發努力,使我國的海洋開發利用和極地考察事業有一個較快的發展。

據有關資料表明:

我國首次南極考察期間,國務院和各有關單位發給考察隊的賀電、慰問電達54份。隨考察隊出征的記者、攝影師先後共寫新聞報道稿533篇,拍攝的錄像、電影資料片,完整地記錄了中華兒女遠征南極洲所創造的英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