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1984年公司民品產值5514萬元。

中美合作飛機開工生產

1985年4月15日,經中國駐美國大使韓敘的牽線搭橋,上海航空工業公司、中國航空器材公司與美國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在上海簽署了一份《合作生產MD-82及其派生型飛機、聯合研製先進技術的支線飛機和補償貿易總協議》。

該協議規定:

美國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將向中國上海航空工業公司轉讓先進航空生產技術,提供在中國生產和銷售MD-82客機的獨立許可權,以供上海航空工業公司在購買配套件的基礎上,生產MD-82客機;

麥道公司將為此以優惠條件提供技術資料、人員培訓、現場協助、專有技術、項目管理以及必要的設備和裝備;

上海航空工業公司生產的第一架MD-82客機,要在1987年試製成功,並在今後五年中陸續生產25至40架,以提供中國民航使用……

該協議經國務院批準,正式生效。

這是中美兩國建交6年來一次規模最大、有效時間最長、國際影響較大的經濟合作工程。這項工程,被列為我國“七五計劃”12個重點項目之一。

中美聯合製造MD-82客機的協議生效後,麥道公司在1985年年底將第一批MD-82客機的散裝件運抵上海。隨後,由120餘人組成的美國航空技術專家組抵滬。

1986年2月底,航空工業部派原江西昌河飛機製造廠廠長景德元飛抵上海,由他出任承擔製造MD-82客機生產任務的上海飛機製造廠廠長的職務。

生產MD-82客機就此拉開序幕。

按照麥道公司生產MD-82客機的有關生產工藝規程規定,從飛機零件送進總裝車間到飛機組裝完畢交給民航局使用,要經過6道大的工序:開鉚、半往上翼對接、機身機翼對接、飛機整體噴漆、飛機試飛、飛機交付民航使用。

第一道工序開鉚,即整個工程的開工之日。美方要求,隻有經過美方人員檢查後,認為具備了生產MD-82客機的客觀條件,才能允許開工。之所以如此,因為麥道公司對這次合作非常謹慎。

在此之前,美國的“美聯社”、“合眾國際社”、英國的“路透社”、日本的“共同社”、蘇聯的“塔斯社”等在國際上有影響的新聞機構,把中美兩國製造MD-82客機的消息傳遍了全球,各國政府都在密切注視著這項工程的每個細小舉動。

麥道公司總裁麥克唐納先生的高級顧問卡洪,曾經在年初帶領著由數十人組成的考察組,從美國飛抵中國的上海市,對上海飛機製造廠進行了全麵的考察。

考察的結果令中方心灰意冷:“上海飛機製造廠缺少大量的工藝人員,這是其一;其二,從麥道公司運來的大批英文資料,上海飛機製造廠的翻譯工作跟不上,4月1日不能開鉚!”

根據麥道公司有關人員的提議:MD-82客機的開鉚日期定在1986年4月1日。對於這個開工的日子,美國人有自己特殊意味的目的。

一位美國專家幽默地說:“這一天是我們美國人的傳統節日‘愚人節’,假如你們在這一天按時開鉚了,這說明你們講話是算數的!假如你們在這一天不能按時開鉚,這也無妨。我們可以向全世界解釋,我們是騙騙你們,在‘愚人節’裏開個經濟玩笑。因為,我們美國人在這一天所說的話都是不算數的,法律拿‘愚人節’都沒辦法。”

探詢的中國人啞然了。於是,一場爭論在中美聯合召開的管理會議上爆發了。

中方MD-82工程辦公室主任施冠雄首先對卡洪關於4月1日不能開工的結論提出了異議:“根據我們的分析,這一天肯定能開鉚!”

卡洪聳了聳肩膀,又高聲重複了一遍自己的觀點:“4月1日開鉚不可能!”

施冠雄堅持己見:“如果根據你們開鉚的概念,我們不僅可以提前一些時間,而且幾個型架完全可以同時開鉚!”他狠狠吸了一口香煙,然後又緩緩從嘴中吐出,一股淡淡的青煙彌漫在他與卡洪的眼前。

卡洪不由認真地打量了一下眼前這位說話十分強硬的中國人,苦笑地搖了搖頭。他瞧見了施冠雄右手上仍在飄著青煙縷縷的半截香煙,挖苦地說:“你完全是抽煙抽昏了頭,在瞎講!你們不可能做到這一點,因為你們沒有科學根據。”

“卡洪先生,你十分喜歡喝威士忌,大概你喝威士忌也喝昏了頭吧?!我們認為在4月1日是完全可以開鉚的,不相信就請試試看。”坐在施冠雄身邊的中方MD-82工程辦公室則主江張萬裏,接過卡洪那充滿辛辣的幽默話茬,笑而不恭地回敬了一句。

“OK!”卡洪激動地從座位上站起身,右手在空中劃了一個大弧線。“你們如果能在4月1日開鉚,那麼我就從美國的長灘直接飛到上海請你們的客!”稍頓了一下,他似乎悟出了什麼,語氣又變得柔和起來,“不過,要是你們輸了又該怎麼辦呢?”

“要是我們輸了,我個人拿出100元人民幣請你的客!”施冠雄大笑起來。100元人民幣在當時來說不是個小數,要知道,人們一個月的工資才不過幾十塊錢。

對於留在中國的這個賭,卡洪信心十足。他等著中國在愚人節那天出洋相。

“4月1日”的特殊意味,讓上海飛機製造廠近7000名職工都緊緊攥起了雙拳。

在黃浦江畔,一次航空工業的大會戰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缺少型架工?工廠許多改行的型架工返回了原工種,航空工業部又從兄弟廠調來了一批型架工;缺英文翻譯?翻譯室的燈光敢和月亮爭輝了。

一個月過去了,離“愚人節”隻剩下15天的時間了。這天,麥道公司MD-82工程駐中國副總裁魯賓遜找到了正在忙碌中的上海飛機製造廠廠長景德元,好心地勸著:“景先生,請通知你的部下不要這樣玩命地幹,‘愚人節’不能開工已成定局,請不要那麼認真了。”

景德元揉了揉布滿血絲的眼睛,回答道:“最後的結局還沒揭曉呢,我一直空著肚子等著卡洪先生請客呢!”

雖然卡洪在同中國人打賭的時候,景德元還沒來上任,但他聽到了這件事,下定決心給這件事加上一個完美的結局。

離“愚人節”僅剩下兩天時間的時候,魯賓遜再也坐不住了,他來到飛機總裝廠房。

一邁進大門時,眼前的情景使他驚呆了。隻見一排排高大的型架整齊地矗立在眼前,從美國運來的集裝箱已經全部打開,飛機的蒙皮也已經擺放到型架上了。

看到眼前的景象,魯賓遜知道卡洪輸了。他雙肩一聳,自言自語道:“了不起,了不起!”然後抓住景德元的手,誠懇地說:“既然是卡洪講的,我們不能賴賬!我來代表他請客!”

第二天,魯賓遜親自開著小臥車駛進了南京路。一下買了8個生日大蛋糕,又買了成箱的可口可樂、橘子水、汽水。然後在上海飛機製造廠二車間的開鉚現場,擺下了“宴桌”。

在開工前的“宴會”上,魯賓遜擰開了一聽可口可樂,對歡慶勝利的工人們大聲說道:“打賭結果,我們美國輸了,但輸得高興!”

中國第一架客機試飛成功

飛機按時開工,上海飛機製造廠闖過了第一道工序,美國人的賭注也因此水漲船高。

第二道工序能否按時開工?美國人又同中國人打了一個賭:“假如你們第二道工序按時開工,我們就在你們的現場舉行一個世界性的記者招待會!”

結果,美國又輸了,麥道公司隻好履行自己的諾言,請來了英國《泰晤士報》、美國《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及日本、香港的各大報的記者。

第三道工序,美國人不打賭了,他們已經知道了中國人的厲害。

第四道工序,魯濱遜有些擔心了。

此時,離飛機出廠的時間隻剩下10個月的時間了,上海飛機製造廠還沒有噴漆廠房呢!如按美國人的計劃安排,建造這樣一座現代化的噴漆廠房需要用兩年的時間。所以,魯賓遜又打了個賭。

魯賓遜似乎摸到了中國人的脾氣,他深刻理解了中國的一句古話,“遣將不如激將”,他又來打賭了:“第四道工序如能按期進行,我從香港運來全套的烤爐,設‘熱狗’宴來招待你們!”

其實,魯賓遜此舉有些多餘,中國人在困難麵前從來都有無法比擬的韌勁和拚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