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曰:可以。
楊生曰:黃先生,你好!
黃魂曰:多謝你的關懷,噯!嗚……
楊生曰:黃先生現在一直流淚隻向我呆望,也說不出話來。
濟佛曰:文達!你勿悲傷,兒女都已成人,又有妻賢子孝,何必掛慮呢?
楊生曰:黃先生哭得更厲害!
濟佛曰:看開些,人生如過客,隻是遊玩參觀一樣,何必過分眷戀呢?
黃魂曰:多謝濟公活佛勸解,希望能替我多教示兒孫,教其好好向道,常到聖堂效勞,如今我已別世,因受愛妻「寬」之德蔭,福神及城隍對我以禮招待,隻是心情鬱悶……
楊生曰:請黃先生冷靜一些,濟佛亦說了不少,塵路已盡,尚有聖道可行,不必太憂心!
黃魂曰:隻歎生前未能多到聖堂效勞,嗚……多謝你及堂內諸好友平時之看顧……
濟佛曰:因時刻有限,不便多談,我們到辦公室內再談吧!
城隍曰:二位請到前麵辦公廳內詳談,……請坐!不知楊善生還有何疑問?
楊生曰:對人之死情,許多人問我,我未能圓滿答複,隻好向城隍請教了。
城隍曰:不要客氣,有何疑難盡可發問,濟佛亦在旁,如有不明,其亦可解釋之。
楊生曰:人死到底魂魄離開軀體情形如何?
城隍曰:人要死亡,大都有前兆,就是生病,為何病呢?因人壽命如屆,似樹將倒,先落葉枯黃,經大風一吹,即刻倒斃。人一出生,地府即已注籍,其籍如一樹,陽人形影皆現身於地府「原形樹」,一旦此樹有變,表示陽人生命將盡,故陰府官員看察「生死簿」,時刻一到,無常帶令到陽世召人。無常到時,則樹木枯倒,稱為死亡。魂魄附於人體曆數十年,如樹接枝,已被同化,今要脫離軀殼,枝斷皮連,如龜脫殼,甚覺痛苦。可觀死狀不一,有的咬牙切齒,臉凶怒目,麵相全變,此屬掙紮現象,怨恨怒懼表征,皆為業障較重或橫死之臨終。如麵貌慈祥,好像安睡,死相如生,則表示魂魄安詳,去路坦然,為有善德者之象征。
濟佛曰:人之呼吸停止,還不算死亡,以「電池」為例,燈泡如點不亮,並非「電能」全部消失!內部尚存微電,隻因太弱關係,故不能發光。所以人停止呼吸,應認作「休克」狀態,此時,人之魂魄(神識),尚未完全脫離肉體,氣如遊絲,因多年來的執著「我相」所累,故人死其心不死,如幻如夢,知覺皆知,隻是有口難言。此刻,子孫宜於亡者耳邊勸慰,輕聲道:「請放心去吧!這裏一切事情,我們會妥善處理,請不要掛念。」以助其安行泉路,以免留戀痛苦。信佛者,可在旁念佛號「阿彌陀佛」,信道者,可念聖號「太乙救苦天尊」,各就其信仰誦念,因仙佛聖真皆在天上,如此念誦,可助亡者安心,不畏泉路。因亡人此刻心神恍惚,如行夜路,若以仙佛聖號呼之,可助其膽量,則原靈穩定,不致痛苦畏縮。喪期中,陽世子女宜持齋樸素,酒肉淫樂禁忌之,自可感格當地城隍,上奏冥王,可減輕亡者生前罪過,此點為人子女不可忽視之,此亦為報答親恩之方法。今日時刻已到,我們準備回堂。
楊生曰:且慢!不知黃先生將到何方呢?
城隍曰:因受聖堂文衡聖帝之保奏,該魂先入陰府,後日再按功過處理。
濟佛曰:楊生對此事不必多過問,詳情尚不泄之,準備回堂。
城隍曰:命眾將軍排班送駕。
楊生曰:感謝城隍,請恩師回堂吧!
濟佛曰:聖堂已到,楊生下蓮台,魂魄投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