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對期貨市場試點工作的指導、規劃和協調、監管工作由國務院證券委員會負責,具體工作由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執行。各有關部門要在證券委的統一指導下,與證監會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期貨市場試點工作。

未經證券委批準,不得設立期貨交易所(中心)。一律暫停審批新的期貨交易和經紀機構……

這個《通知》初步確立了期貨交易統一的監管機構,扼製了期貨市場盲目發展的勢頭。

1995年7月20日,國務院批轉了國務院證券委員會1995年證券期貨工作安排意見。

意見中強調:

證券、期貨市場是全國性的市場,風險大,變化快,必須實行集中統一管理。

就這樣,在1995年,我國初步建立了期貨市場的統一監管體製。

1996年,進一步完善期貨交易所管理體製,進行會員製改造。

1997年,在東南亞金融危機、國內經濟滑坡的背景下,中國證監會開展了“證券期貨市場防範風險年”活動。

當年3月7日,朱鎔基在八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期間指出,要切實加強對金融風險的防範,1997年要大力開展“整頓金融秩序、防範金融風險年”活動。

3月11日,國務院總理李鵬在八屆人大五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規範證券、期貨市場,增強風險意識。”

4月23日,中國證監會發出《關於開展“證券期貨市場防範風險年”活動的通知》,把以上活動“作為全年的工作重點,通過加強市場監管,規範市場行為,努力防範和化解市場風險,保持市場穩定,為香港回歸和黨的十五大召開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1998年,以8月1日《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整頓和規範期貨市場的通知》發布為標誌,中國確定了中國期貨市場的新格局,奠定了中國期貨市場較完善的監管基本架構。

通過規範整頓,中國的期貨市場在以下幾個方麵取得了成績。具體表現為一是國家法規日益完善;二是風險控製經驗日益豐富;三是投資者日益成熟;四是社會經濟環境逐步改善。

2004年1月31日,國務院發布了《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幹意見》,即“國九條”,《意見》中明確提出:

穩步發展期貨市場。在嚴格控製風險的前提下,逐步推出為大宗商品生產者和消費者提供發現價格和套期保值功能的商品期貨品種。

這是在中央的文件中,首次正式提出發展期貨市場。

在中央發出這一信號後,阻力重重的新品種上市工作迅速取得進展,在2004年上市的品種有棉花、燃料油、玉米,這是自1998年確定各交易所上市品種以後近6年來,第一次上市期貨新品種。

在此之後,2006年1月,又有白糖、豆油兩期貨品種上市交易。

2006年12月,化工產品精對苯二甲酸(PTA)在鄭州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

可以說,《意見》之後,中國期貨市場又正式走上了發展的康莊大道。

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是,2006年9月8日,經國務院批準,國內以金融期貨交易為目標的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在上海掛牌成立。

至此,中國期貨市場經過艱難的試點過程,在規範整頓中逐步發展,並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經濟體製的完善日益顯示出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發展的必要性。

在21世紀之初,期貨市場發展的法治、政策環境已經具備,一個兼具商品和金融的綜合性的期貨市場已經初現輪廓。

期貨市場的興起,標誌著社會主義統一市場得到發育並逐步成熟。因此,伴隨著我國期貨市場的不斷發展,

我國的商業體製改革又邁進了一個新的階段。

本書主要參考資料

《商業體製改革文件選編》商業部商管司編經濟科學出版社

《武漢商業體製改革論述》傅鳴皋主編湖北人民出版社

《商業體製改革的探討》萬典武著中國商業出版社

《外國商業體製的改革與現狀》萬典武編中國商業出版社

《中國商業改革開放30年回顧與展望》王晉卿(等)編經濟管理出版社

《中國改革全書:1978-1991商業體製改革卷》馬洪賀名侖主編大連出版社

《城鄉商業體製改革》何克主編王曉紅等著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中國商業服務業改革開放三十年功勳卓越人物企業組織·人物卷》叢書編委會編中國商業出版社

《中國商業服務業改革開放三十年功勳卓越人物企業組織·企業卷》叢書編委會編中國商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