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趙使說齊魏合縱(2 / 2)

(29)朝露:早上的露水,比喻事物存在的時間短促,常用來指人的早死。

(30)吾屬:我們。

(31)觚(gū):本是一種酒器,這裏指盛飯的器皿。

(32)匄:同“丐”,乞討。

(33)惟欲是從:隻是滿足貪色的欲念。

(34)肉:指屍體。

(35)寧:難道。

(36)擯(bìn):排斥,抗拒。

(37)衡人:指戰國時以連橫之說從事遊說的人。

(38)訹(xù):以利引誘。

(39)傅理善惑:牽強附會蠱惑人心。

(40)辨:通“辯”。

(41)升:地位抬高。

(42)傳:泛指古書,此處指屈原《九章·懷沙》。

(43)眩白為黑,倒上為下:眩通“幻”。屈原《九章·懷沙》:“變白以為黑兮,倒上以為下”。

“譯文”

蘇秦遊說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建立友好聯盟來孤立秦國。秦惠王對此很擔憂,就針鋒相對地派出公孫衍與齊、魏兩國約定一起攻打趙國來破壞六國的聯盟。

趙肅侯於是就派出使者前去勸說齊國和魏國的國君道:“我家的東鄰有個長瀦先生,他的妻子終葵夫人出於嫉妒而虐待侍妾,長瀦先生對此很苦惱。長瀦先生的六位朋友也都有好幾個妾而能相安無事,長瀦先生哭泣著向他們告訴了自己的苦惱。那六位朋友便讓他們的妻子攜帶著禮物一同去看望終葵夫人,並且勸解道:‘人們之所以重看妻子,是因為妻子能使丈夫快樂罷了。長瀦先生將要老了,應該使他快樂。如果現在因這點小事而傷害了他的心,可以不可以呢?’終葵夫人聽了回答說:‘是我不好,不懂得你們講的這個道理,不能很好地侍奉丈夫,以致害得你們前來我家。你們的教誨,我怎能不聽從呢?可是我也有自己的想法:長瀦先生確實年老了,兒子還小,連灑水掃地的事都不會做。有恃無恐的自然是長瀦先生的長壽了,如果他一旦忽然死去,我們母子就隻好拿著討飯碗在大路上做乞丐。長瀦先生身體的好與壞,珍視他,愛護他的隻有我一個人罷了。那些侍妾們隻知道服服帖帖地滿足他貪色的欲念,他如果死了,她們的眼裏難道還會流出淚水嗎?屍體還沒有冷,就已經在考慮新家了。我即使再愚蠢,怎麼會計較他那貪色的小事呢?’六人的妻子各自回到了家中,就攆走了那些妾。現在六國建立聯盟準備以此抵抗秦國,秦國派了一名存心拆散六國聯盟的人稍加利誘,六國的聯盟就馬上解體,卻隻聽從秦國的擺布,這不是災難嗎?再說那些遊說之士的嘴巴,是非沒有個標準,為了完成主子交給的使命,常常巧言附會,蠱惑人心。大王不可不明辨!”齊國、魏國的國君都說:“好。”於是派遣使者到各國去,六國又重新建立了友好聯盟。

君子評論說:七國的國君糊塗得很啊!他們隨著那些能說會道的說士的舌頭忽兒向東,忽兒向西,說士的官位升高了,國家的命運卻危險了。所以當時有一種說法“沒有說士,國君就做不了國君”。古書裏說的把白說成黑、把上顛倒成下,難道不正是說的那些能說會道的說士嗎?

“評說”

本文的立意在於勸勉人們要善於自立、自信、自持,不可喪失主見,輕信那些花言巧語者的誘惑而隨風逐浪,忽東忽西。

在構思上,作者以長瀦君六友的妻子規勸終葵夫人之行適得其反做況比,雖在說理上不無作用,但卻有況比不當令人費解之嫌,未能較好地闡明主題。從寫法上看,本文在《燕書》四十篇中屬下品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