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上世紀70年代末,中美之間壁壘重重,上海交大組織代表團到美國訪問,是新中國建國以來的第一個。作為“中美高等教育界的一次破冰之旅”,其分量之重,可想而知。

當鄧旭初乘上到美國的航班時,心裏禁不住感慨萬千。

這次訪美,不僅在中美交大校友之間建立了聯係,連台灣新竹交大的校友,也加入了校友圈。上海交大還與一大批美國名校,簽訂了姊妹學校協議。

鄧旭初率團回京,向王震、柴樹藩彙報訪美成果時,王震副總理一連說了3個“好!”

交大代表團訪美歸來,正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時期。圍繞如何把上海交大建成第一流大學,鄧旭初帶領一批改革者進行了艱苦的探索。

1983年初,國務院副總理萬裏,在北京中南海接見鄧旭初等一批交大領導。萬裏在接見中,以他具有鮮明個性的“快人快語”,表明了他對上海交大改革的堅決支持。

萬裏說:“我看過你們交大管理改革的材料,你們的改革搞得不錯。去年,我就對教育部領導同誌說過,你們交大改革的路子是對的,應當支持。”

萬裏接著說:“我國的知識分子並不多,可是有的又使用不當,他們的潛力沒有充分發揮出來。現在的管理辦法不利於人才流動……”

萬裏接著說:“我們準許改革不成功,但不準許不改革。30多年的曆史證明,不改革是沒有出路的。

我們的改革是探索性的,會有成功,也會有失敗。你們交大的改革要堅持下去。”

一年後,最激動人心的時刻來到了!鄧小平來到了上海交大!

鄧小平1984年的這次接見,是黨中央、國務院支持交大改革的最高形式,是最明確的表示,是對爭議中的交大改革的一種權威性的支持。

這次接見,鄧小平當場沒有講話。

當天下午,王震在市教衛黨委書記陳鐵迪等人的陪同下,來到交大視察,並代表鄧小平,向上海交大的全體師生員工表示慰問。

王震說:

鄧小平同誌對你們的管理改革工作非常關心,非常支持。對你們在改革中取得的成效表示滿意。

他對你們在改革中認真貫徹中央、國務院的精神很高興。

鄧旭初麵對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思緒萬千,激情難抑。

鄧旭初想:

一所普通大學的改革,六機部支持,教育部支持,上海市委支持,王震和萬裏兩位副總理支持,直至中央最高領導人鄧小平同誌親自出來表示支持,這是一幅何等瑰麗的政治風景啊。

這個局麵,一是說明了改革的重要,二是說明了改革的艱難,三是證明了鄧小平同誌和黨中央,永遠是我們改革的堅強後盾。

鄧小平的這次親切接見,是對上海交大改革給予的最大支持和肯定,是對交大廣大師生員工的巨大鼓舞和鞭策。

《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先後連續報道了交大的管理改革。

1984年4月,中共上海市委專門發文,介紹交大管理改革的經驗。

這所被稱為“東方麻省”的著名理工學府,其率先探索高校管理改革的經驗,在同年的5月,竟然載入了六屆三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從而,使上海交大這所百年老校,獲得了率先探索高校管理改革的殊榮。作出重要的指示

2月16日,鄧小平在上海參觀了微電子技術應用彙報展覽會。有兩位少先隊員,當場為鄧小平一行做程序設計表演。

這兩位學生熟練地按動鍵盤,電腦屏幕上立即閃現出“熱烈歡迎”的中、英文字樣,接著又出現了一個造型生動、有趣的機器人,閃爍著一雙靈活有神的大眼睛,唱起了“我愛北京天安門,天安門上太陽升……”

當動聽的歌聲剛剛消逝,一枚鐫刻著“中國製造”的巨大火箭,呼嘯著衝向藍天,屏幕上豪邁地顯示出:“中國,飛向宇宙!”

麵對這兩個闖進電腦世界的娃娃,鄧小平開心地笑了,他滿意地點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