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宏觀基本麵重大利空風險
來自於宏觀基本麵的重大利空性因素,如經濟危機、金融危機、政局動亂、戰爭、重大自然災害(如大範圍的洪澇、瘟疫等)、對股市行情不利的重大政策法規等,都會對股市行情造成很大的負麵影響。這類重大利空因素的出現,股市行情的暴跌將不可避免。“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對於這類非常明顯的,影響重大的利空因素,投資人切不可抱有僥幸心理,不要總想著這次也許沒事,而麻痹大意,從而在主觀上低估了其風險的程度,最終造成短期內大幅度損失。這類重大利空因素,有些是屬於突發性的,一旦出現股價會立即作出大幅下跌的反應,投資人此時應在第一時間果斷賣出股票,以避免更大損失的發生;而有些則在利空跡象出現後,股市行情並未即時作出反應,行情依然顯得平靜如故,然而此時盤中積累的風險隨時都可能釋放,而一旦釋放出來將會以排山倒海之勢,一發不可收拾。比如1996年大牛市暴發後,《人民日報》發表提示風險性評論,當時市場並未作出及時反應,三天內股市行情並未出現任何異常現象。然而第四天所有股價突然暴跌至停板,連續三天,投資人此時才如夢初醒,但悔之晚矣!
總之,宏觀基本麵重大利空風險是一種殺傷力非常大的係統性風險,應引起投資人的高度重視,一旦有明確的這類風險的出現,概念要清楚,認識要明確,行動要果斷,及時出局觀望為上策。
center上市公司經營風險
股票價格的走勢除了受大盤行情走勢的影響之外,還受上市公司經營狀況的影響。那些業績增長的上市公司,其股價會隨公司業績的增長而上漲;而那些業績下滑或虧損的上市公司,其股價則會隨公司業績的下滑而下降,這就是股市中的價值回歸現象。
不過股價的價值回歸在實際行情中並不對稱,往往是業績增長的股票不一定就會上漲。這主要取決於市場當時的投資理念和行情特點。如果市場中價值投資理念盛行,業績優良的股票才有可能有好的表現,但在股市實際行情中這種情況並不多;而業績下滑或虧損的上市公司,其股價的下跌不論在何種市勢都很難避免。特別是那些出現虧損的公司股票,或將要帶ST帽的股票,其下跌幅度就會更大,一般都會出現一個較長時間較大幅度的下跌趨勢。這勢必給持有該股票的投資人帶來很大的投資風險,如果對此認識不清或操作不當,必然會造成很大的損失。所以投資人在買入股票或持有股票時,應該對公司的經營情況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不要在公司經營處於由盈轉虧時買入或持有股票,此時股價下跌的幾率最大,風險也最大。
在實際操作中,散戶投資人對公司信息的掌握一般比較滯後,往往是通過公司正式披露或年報季報來了解,這樣往往比較被動。當你通過公報知道某公司虧損後,股價可能已經下跌了好多,損失已成事實。所以投資人要防止此類風險,必須要有高度的風險意識,通過各種途徑方法來了解有關公司的經營情況。比如通過股評或通過電話向上市公司了解公司經營情況,通過對上市公司曆年經營狀況以及行業整體景氣程度進行對比分析來判斷。如果公司上年已經出現過虧損,就應分析公司是否能夠扭虧增盈,否則連續兩年虧損就有帶ST帽的可能,如果前三季度都虧損,今年虧損也就基本成定局。另外,通過股價的市場行情的走勢也可以對公司經營情況進行預測和推斷。比如有些股票不知原因持續下跌,如果發生在下半年或業績報告前,那麼該公司出現虧損的可能性就很大,應引起重視。
上市公司經營風險是股市投資中,投資人所麵臨的最為普遍和最經常的一種投資風險。買股票就是買公司,公司的經營與你的股價走勢關係非常密切。投資人應該從公司的經營情況開始了解你的股票,對於那些有經營風險的股票及時拋售,以防止可能發生的風險。
center擴容風險
帶有擴容性質的新股發行、老股增發、配股、債轉股等,都會嚴重改變股市整體或個股的供求關係,從而引發大盤或個股股價大幅度下跌。所以擴容對於投資人來說,是一種股市投資風險,特別是在股市行情不景氣時,投資人應特別注意。
從股市整體來說,新股發行節奏過快,規模過大,不僅會造成市場供求失衡,而且會給投資人造成心理壓力和恐慌,從而使大盤行情走熊,產生係統性風險。這種現象在中國股市一再被印證,大規模的擴容就是一種股市風險。其中最嚴重的就要算1993年大規模的新股發行。當時股市從最初的八隻股票在短短的一年多時間中增加到一百多隻,最多時一天發十一隻股票。這種大規模快節奏的發行,造成股市供求嚴重失衡,也給股市埋下了很大風險隱患。1994年年初這一矛盾開始顯現,在其後長達半年多的熊市中,股市擴容的風險得到了空前的釋放,人們飽嚐了擴容的苦頭。一有新股發行等擴容消息,大盤是聞風而跌,新股一上市就沒完沒了地跌,常常跌破發行價,其後即使停止發行新股都無法阻止下跌的行情。到1994年7月底,半年多的時間裏,股價下跌了80%多,投資者遭受了毀滅性的損失。2001年開始的國有股減持方案大討論,所引發的自2001年以來,持續四年的大熊市,對投資人的教訓是非常深刻的,損失也是慘重的。
對於個股來說,上市公司的增發、配股、債轉股等各種形式的擴容,都是非常明顯的投資風險。這些形式的擴容隻是對上市公司有利,不用做什麼,幾個億甚至幾十個億就輕而易舉地從空裏來了,不承擔任何風險也不用還,恐怕世界上再沒有比這容易的事。然而對於投資人來說,你出錢買來的很有可能就是風險和煩惱。增發對股票的供求影響最大,到目前為止,幾乎沒有那一隻股票因為增發而受到市場的追捧股價大漲而受益,增發基本上是股市的災害,反感、回避、拋售是絕大多數投資人的基本態度。所以有增發的股票就是重大利空,股價也必然進入一個下跌趨勢。至少現在的市場行情是這樣,以後將會如何有待觀察。配股、債轉股等都是屬於向投資人圈錢的行為。而且這不像自由市場買商品,你可買可不買,上市公司的股票是一種捆綁式買賣,沒有商量。隻要你持有它的股票,什麼價不由你,即使股價跌破發行價,你也得買,否則更糟。而且你還要經常惦記公司除權日,否則會誤過。所以參與配股不僅要付出資金、精力還要冒受股價下跌帶來的風險,很不合算。
所以對於各種形式的擴容,投資人必須頭腦清醒,必須保持一份警惕,投資必須按照利益的原則來行事。投資人切不可輕信那些從各自利益角度上的評論。如從上市公司來說,它會在招股或配股說明書上大談其項目投產後如何如何前景光明,利潤可觀,而對於投資人來說,那又有什麼用呢?前景隻是一種可能未必就能變成現實,況且公司即使真的將來贏利多多,而你怎麼得到它?至於從政府角度所說的股市發展壯大,在很大程度上說就是擴容。這對政府來說的確是好事,但對投資人來說,擴容又意味著什麼?所以,不同角度不同利益,同樣的事情不同結果,擴容中最大的贏家是公司和政府,而不是投資人。
新股、生股、冷股風險
投資新股、生股、冷股是一種非常明顯的投資風險,投資人應盡量避免。
center新股風險
新股上市當日有四個基本特征:第一是沒有漲跌停板限製,股價波動空間很大;第二是交易活躍容易被投機莊家借機炒作,對投資人容易產生誘惑力;第三是沒有曆史行情,股價沒有定位,難以判斷價位高低和行情趨勢;第四是新股上市價往往比發行價高出幾倍的幅度,這本身就蘊藏著很大的高額利潤回吐壓力。這就決定了新股行情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投資新股也就自然會冒很大的風險。
從新股上市當日沒有漲跌停板這一特點看,它會造成當日內股價大幅振蕩,如果出現錯誤就會使投資人在短期內發生大幅度虧損。比如湘證基金上市當日,從開盤價1.30元起步,在短時間內漲到20元,其後大幅回落,當日以6.2元收盤。當日內波幅之大令人吃驚,如果投資人在該基金當日快速上漲的過程中追高買入,比如是10元或更高價買入,那投資人所遭受的損失將是巨大的。
從第二個特征看,新股上市當日,交易集中,行情活躍,對投機莊家炒作非常有吸引力,所以新股容易被惡炒,這也誘引投資人跟風。但是,瘋狂的投機往往對莊家有利,對散戶投資人不利。因為莊家在暗處,他想怎麼做,炒到多高,是應該買進還是賣出,他自己知道。散戶投資人在明處,莊家怎麼想,意圖是什麼,隻能憑自己猜想,這顯然是一種非常盲目的行為。在惡炒湘證基金時,當價格從2.5元開始大幅拉升時,市場中的跟風買盤是逐浪增加,當漲至20元天價時竟然沒有拋盤,莊家當然清楚他們在做什麼,拉高就是為了出貨,其後大量的拋盤殺出,使幾乎所有的盲目跟風者成為莊家的獵物。所以,投資人對新股當日的火暴場麵應保持一份理性,不要盲目跟風,火暴熱鬧過後你能得到什麼,這才是最重要的。
從第三個特征來看,因為新股是第一次交易,以前沒有行情記錄,股價的定位是高還是低,什麼價位可以買入,股性如何,趨勢如何,都無法判斷。股評人士也經常做一些新股定價方麵的預測,也都是從目前上市新股的市場表現以及新股的發行價、流通盤、業績等因素進行一些預測,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想要準確預測新股行情,其實很難。所以在缺乏分析判斷依據的情況下,來分析判斷新股行情,顯然是盲目的。
至於新股的上市價遠遠高於發行價,這本身就麵臨著很大的獲利回吐壓力,風險很大。此時買入股票,隻對持有新股的人有利,他們正好可以獲暴利出局。特別是在如今利潤率趨於微利化的市場,理性的投資人都會在獲暴利的情況下,果斷了結。所以多數新股都走出了上市當日高開低走的行情,特別是在行情低迷時。
股市中有相當一部分投資人是在新股上賠了大錢,特別是一些新股民。他們一看到新股上市巨大的漲幅和大幅的波動,就會動心,就想搏一搏新股。然而博新股的結果是顯而易見的,偶爾一兩次的得手,會使你倍感新股的優越和自己掙到錢之後的喜悅,而新股的風險帶給你更多的是大幅的虧損和煩惱。需要補充說明的一點是,這裏我們所說的新股是指二級市場中上市當日或上市不久的股票,而非一級市場的新股申購,一級市場中的新股申購是沒有風險的。
center生股風險
對於投資人來說,那些自己並不十分了解的股票就是生股。買這種股票是一種沒有把握的投資行為,其後必然給投資人帶來許多不確定性因素,從而加大操作上的難度,以致造成投資風險。
隻要認真觀察就可以發現,所有的股票都有自己的運行軌道和習性,短時間內很難改變。也就是說股票一般都會在一定時間內保持自己的股性,在一定的區間內運行,隻要投資人完全了解和熟悉了這些,就能知道哪些價位是低價區,在此價位買進才有利可獲,哪些價位是該股的高價區應獲利了結,中短期內大致可獲多大利潤。而且,該股的一些基本麵情況,如行業、業績、公司分配情況等等,都完全了解的話,一些可能發生的事情也都能事先知道,並能做到心中有數處之泰然。可見熟悉就是一種優勢,是選股的重要前提,也是投資獲利的重要保障。
若是一隻生股情況就會大不一樣,相對於熟股的那些優勢就會蕩然無存。股價的運行區間不清楚,什麼價位該買,什麼價位該賣,獲利空間有多大,股票基本麵將有哪些可能發生的事情等等都不十分清楚。在這種情況下,買入股票的價格很難是一種理想的價格,介入的時機也很難是一個好時機,買入價格與時機把握得不好,必然給賣出帶來很大的難度。由於買入質量不高,就會造成無利可獲或獲利不多,因而投資人常會陷入賣出不獲利不賣則被套的被動局麵。加之對公司的一些基本麵情況不熟悉,比如公司突然要增發或配股,甚至其他一些如業績下滑等更糟的情況出現,都會使投資人陷入困境或蒙受損失。
許多投資人認為,深滬兩市1000多隻股票自己天天看,每隻股票自己都很熟悉,所以不存在生股的問題。其實,這是相當一部分股民自欺欺人的一種看法。兩市那麼多股票讓你每隻股票都知道或比較熟悉,是可能的也是可以做到的,但要做到熟悉或非常熟悉就不那麼容易了。而要做到對股票非常熟悉,必須要範圍小,而且越小才能越精,一般來說選股範圍應在十幾隻以內為好。這樣才能保證投資質量,避免因生而造成低質量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