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在場的群眾看見,已經升到頂端的國旗開始緩緩地下降。

那是一個令人心碎的時刻,國旗衛士們和數千名群眾肅立在天安門廣場,廣場上沒有一點聲響,隻有一張張仰望著國旗徐徐下降的臉孔。

人們的眼睛濕潤了,有的人已經泣不成聲。

執行降旗儀式的戰士劉靜一一邊默默地流著眼淚,一邊緩緩地以逆時針方向搖動降旗的手柄。

劉靜一默默地在心裏數著,一共搖了40圈後,準確地將國旗降至旗杆的三分之二高度。

劉靜一後來說:“能親手為哀悼鄧小平同誌做點什麼,是最令我們慰藉的事情。”

從那之後的5天裏,一直到1997年2月25日清晨,都是劉靜一在旗杆座下麵的地下室裏實施降旗的任務。

那五天,是國旗護衛隊的戰士們最難過的5天,因為作為一名國旗衛士,他們最喜歡的是國旗能高高地飄揚,升到頂端的國旗要降下來,是他們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

隊長王金耀說:“國旗低垂,象征的是全國舉哀,這怎麼能不令大家傷心呢?”

2月25日8時30分,國旗護衛隊在駐地舉行鄧小平悼念儀式。

在整個悼念過程中,每一個戰士都始終保持著最標準的軍姿。

這是他們把護衛國旗的那份虔誠,拿出來表示對鄧小平的無限敬意。戰士退伍不忘護國旗

1994年12月,分別來自河南、吉林的牛建波和張燕輝參軍來到武警北京總隊,隨後入選天安門國旗護衛隊。

此後4年的軍旅生涯中,他們與其他戰友一道,每天清晨護衛著五星紅旗走向天安門廣場,在雄壯的國歌聲中升起國旗。

白天,在熙來攘往的車流與人流中,他們紋絲不動地守護在五星紅旗下,走過酷暑與嚴寒。

每天傍晚伴著日落,他們又將國旗降下,小心翼翼地護送回營地。

在那些日子裏,他們深深地感悟到,自己肩扛的是祖國第一旗,守護的是中國人民心中的聖地,升起的是中華民族的希望,展示的是一個強盛起來的東方古國的尊嚴。

1998年底,牛建波和張燕輝退伍,一同回到河南,憑著自身良好的軍政素質,很快找到了稱心的工作。

但是,他們對國旗的摯愛,卻始終難以割舍。

這年的10月2日,牛建波和張燕輝通過媒體得知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有不少廣州市民在慶祝國慶節後,將大大小小的國旗隨意扔在街頭路邊。

牛建波和張燕輝難過之後是深深的思考。他們想起了自己的戰友退伍後四處宣講國旗知識,生命垂危之際仍堅持到天安門廣場再向五星紅旗敬個禮的“國旗之子”陶維革;牛建波和張燕輝還想起了隱瞞骨髓炎病情,以頑強毅力參加升旗儀式,為護旗落下終身殘疾的石向東。

牛建波和張燕輝深埋在心底的那份對國旗的情感,像火山熔岩一樣噴湧而出:“走,去廣東向青少年宣講國旗知識,宣講愛國主義去!”

決心一下,牛建波和張燕輝說服家人,辭了工作,在2000年2月26日這天,一人帶著2000多元退伍費,上了開往廣州的火車。

到達廣州的當晚,牛建波和張燕輝伏在用木板搭起的桌子上寫下了第一篇8000多字的宣講稿《升好祖國第一旗,凝聚億萬愛國心》,又仔細研究了一番剛剛買來的廣州地圖,選了幾所學校準備第二天去宣講。

那一晚,牛建波和張燕輝興奮得整夜未眠。

第二天一大早,牛建波和張燕輝就趕到位於廣州沙河上元崗的廣州穗華科技專修學院。

他們剛說明來意,軍人世家出身的宋校長二話沒說就滿口答應了。

宣講課由牛建波主講,他動情感人的話語從一開始就牽動著師生們的心,兩個半小時的宣講20多次被熱烈的掌聲打斷。

隨後,他們演示了標準的升旗儀式,又一次贏得師生們激動的掌聲。

在一旁聽得、看得入迷的宋校長被這兩名退伍老兵征服了,親自拿來酬金感謝他們。

牛建波和張燕輝感謝宋校長給了他們一次很好的開始,婉拒酬金後轉身上了公共汽車。

當宋校長從這一感人場麵中反應過來時,萬分後悔沒有要他們的住址和電話。

牛建波和張燕輝雖然開了個好頭兒,但是,在人生地不熟的廣州義務宣講國旗知識、宣講愛國主義,其艱辛卻剛剛開始。

為了省錢,他們在廣州找了一家便宜的招待所,經過一番討價還價,以一晚上30元的價錢找到了棲身之地。

為了省錢,他們全靠廣州市場上最便宜的方便麵充饑,一個月內吃了整整8箱。

有一段時間,他們吃得最多的是廣州街頭4元一份的快餐。天天四處奔波體力消耗大,他們往往要一氣兒吃上3大碗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