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布什訪華時帶來了一份新的公報稿,這是國務院官員起草、裏根在克拉克的幫助下親自修改的。

在鄧小平會見布什兩小時後,鄧小平代表中國政府立即提出了對案。

美方認為,中美談判取得突破的條件開始具備了。從此,中美談判的氣氛得到改善。

美國方麵再次領受到中國人對於解決售台武器問題的誠意和決心。

布什回國後,美國上層內部的保守派反對在台灣問題上向中國作任何可能進一步妥協的聲音此伏彼起。

裏根政府因此猶豫不決,遲遲未能向中國交出底牌。美國國務院一直在為裏根總統準備一份有關停止售台武器期限的聲明。

當時,黑格認為必須抓住布什訪華所造成的勢頭,把談判推向前進。同時,由於在對華政策上的分歧,黑格與裏根的關係也越來越不融洽。

黑格向裏根建議,美國的目標應該是,保持與中國的戰略關係,維護美國的榮譽。總統要讓中方了解,他不可能走得比這更遠,不可能設定終止武器售台的日期。

黑格與裏根的關係已經走到了盡頭。6月29日,黑格在辭職之前,向總統表示,如果因為美國售台武器問題導致中美關係的重大危機,那麼他本人將帶頭公開批評裏根的外交政策。中美雙方公布聯合公報

1982年7月13日,鄧小平會見美國駐華大使恒安石。

恒安石向鄧小平遞交了裏根的一封信以及美方的公報草案。

裏根在信中表示,美國不謀求、也不會無限期向台灣出售武器,美國預期在一段時間內逐步減少售台武器,以便使這個問題的最終解決。

5天後,中國方麵放棄了要求美國設定售台武器最後期限的條件,同意逐步減少售台武器做為條件。

與此同時,各個方麵都在繼續向裏根政府施加壓力。國會內的親台議員密切注視著談判的進展情況,並經常抨擊政府屈服於中國的壓力。

參議院外委會成員格倫當著霍爾德裏奇的麵指責政府沒有遵守《與台灣關係法》的條文和精神,他還一再向新聞界發表講話。

7月28日,裏根召開了一個秘密的短會,向親台議員通報情況。他說,國務院已經給中國政府去信,表明美國向台灣出售的武器將不會在數量和性能上予以增加,他還表示“不拋棄我們在台灣的老朋友”。

當天,裏根在記者招待會上表示,願意繼續發展由尼克鬆總統開始的對華關係,同時又稱,“我們將不放棄在台灣的長時期的朋友和盟友。我將執行《與台灣關係法》的規定。”

鄧小平對美方積極配合、致力於解決分歧的態度予以讚許。中美雙方相互退讓,漫長而艱難的售台武器談判終於告一段落,有了結果。

8月17日,中美兩國政府代表就分步驟直到最後解決美國售台武器問題達成協議。雙方發表了聯合公報,即著名的“八一七公報”。

至此,曆史遺留下來的美國售台武器問題宣告初步解決。

8月17日中美簽署的聯合公報是以美國的聲明草案為藍本的。中方作出了最大讓步,美方也在原來的立場上有所後退。

在公報正式公布前,鄧小平接見恒安石,就公報中的一些規定進一步闡明了中國政府的立場,他請恒安石向裏根轉達:

中美《八一七公報》已達成正式協議,期待美方切實履行其承諾和保證……台灣回歸祖國的問題完全是中國的內政,中國在公報中重申了爭取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政策,這決不意味著中國向美國或任何人做出什麼承諾,當然也不允許曲解為美國停止售台武器要以台灣問題的和平解決為前提,希望雙方不要在這個問題上有任何誤解。

中方重視中美關係,願為兩國關係的健康發展同美方一起努力。但無可諱言,在中美關係上始終存在著一片烏雲,這就是美國單方麵製訂的、嚴重違背中美建交公報原則的《與台灣關係法》。這個法即便未被修改,美國總統在執行該法時也有很大的機動權限,希望美國能正視這個問題。

《八一七公報》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聯合公報》,公報指出:

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美利堅合眾國政府發表的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中,美利堅合眾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並承認中國的立場,即隻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在此範圍內,雙方同意,美國人民將同台灣人民繼續保持文化、商務和其他非官方關係。在此基礎上,中美兩國關係實現了正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