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搞好救災救濟,妥善安排農村困難群眾生活。今年我縣農村受災比較嚴重,部分群眾生活困難,救災救濟工作任務相當艱巨。因此,各級各部門一定要把救災救濟工作做實做具體。聯鄉縣級領導近期要迅速深入鄉鎮村組,深入農戶院落,體察民情,了解民意,解決困難群眾的生活困難。鄉鎮黨委書記是群眾生活安排的第一責任人,要盡快組織鄉村幹部分片包幹,責任到人,進村入戶,調查摸底,並製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妥善安排群眾生活。要保證重點,不能撒胡椒麵,對那些既缺糧、缺錢又沒有自救能力的貧困群眾重點進行救濟,確保生活不出問題。同時,要積極為困難群眾出主意、想辦法,廣泛動員群眾開展各種形式的生產自救。要落實各級救災經費預算製度。對縣財政列支救災的專款,必須不折不扣地用在救災救濟上,不得以任何理由坐支、擠占和挪用,違者嚴肅查處。要堅持救災資金重點使用的原則,各鄉鎮要把縣上安排的資金著重向困難鄉村傾斜,絕不能搞平均分配。有關部門要對救災款物的發放使用情況進行跟蹤檢查,對資金管理使用好的給予表揚,對差的要通報批評。要認真做好農牧業稅災歉減免工作,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各鄉鎮要嚴格按照今年的農業稅災歉減免政策規定,及時將補助資金落實到戶。
三、全力確保群眾生活保障工作落到實處
人民群眾是我們的衣食父母。幫助困難群眾排憂解難,切實解決好他們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始終是各級黨委、政府的一項重要任務。要切實增強群眾觀念,牢固樹立宗旨意識,時刻關心群眾疾苦,不斷轉變工作作風,認真做好困難群眾生活保障工作,努力為人民群眾謀利益,真正把“三個代表”要求落實和體現到具體工作中去。
一要把幫助解決困難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製度,長期堅持下去。各級黨委、政府都要充分認識保障困難群眾生活對實踐黨的基本宗旨和在我縣改革發展穩定中的重大意義,把這項工作真正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及時研究,重點部署,協調解決組織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要充分發揮民政、勞動保障等部門的職能作用,抓緊建立社會救助中心及經常性的社會捐助服務網絡,加強經常性的社會捐助工作,組織動員廣大幹部職工和全社會力量,開展向困難群眾捐款捐物等形式的送溫暖活動,為困難群眾多做一些雪中送炭的工作。各級領導幹部要身體力行,積極捐助,發揮帶頭作用。要進一步加大督促檢查力度,加強對各鄉鎮、各部門“兩個確保”、“三條保障線”等社會保障工作目標責任製的考核。對工作抓得好的要加以表揚;對工作後進的要限期整改,保證社會保障工作及扶貧救弱各項政策的全麵落實。
二要進一步轉變作風。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要經常深入到困難鄉村、困難企業和困難職工中去開展調查研究,及時解決群眾遇到的困難,堅決克服工作不實、作風飄浮等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要堅定不移地走群眾路線,善於做群眾的思想工作,善於團結,凝聚和調動動員的積極性。要不斷完善各項規章製度和管理措施,大力推行政務公開,實現規範化運作,接受群眾監督,努力提高工作質量和服務水平,保證群眾生活保障資金全麵及時足額發放。
三是加強協調配合。保障群眾生活工作是一項複雜的社會係統工程,涉及麵廣,工作難度大,必須充分發揮有關部門的職能作用,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調配合、齊抓共管的合力。勞動保障、民政、財政、稅務等部門不僅要認真負責地做好各自的工作,而且要加強彼此之間的協調與配合,及時互通情況,相互支持,主動做好各項工作的銜接。教育、衛生、糧食等部門都要製定與困難群眾生活保障相配套的優惠政策,在上學、就醫、買糧等方麵給予一定的優惠。民政部門要會同物價、財政、統計、勞動保障等部門實事求是地確定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做好“三條保障線”的銜接工作。監察、審計等部門要加大對社保資金和工資資金征繳、使用和管理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資金使用安全有效。新聞輿論部門要進一步加大一宣傳力度,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社會弱勢群眾的良好氛圍。
(摘自2001年合水縣財政暨社會保障工作會議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