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四動”並驅,發展合水農業產業化(2 / 2)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民要在市場競爭中生產出產量高、質量好的農產品,並順利地把農產品賣出去,獲得較高的收益,僅靠個人是不行的,必須靠社會化服務體係。政府各職能部門和各種協會、專業協會要采取指導、扶持、服務的辦法,通過“公司+農戶”、“市場+農戶”、“加工企業+農戶”、“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戶”等形式,建立多層次、全方位的服務體係,降低產業化發展中的市場風險和技術風險,以服務組織為載體,拓寬市場,帶動農戶進行產業化生產經營,逐步發展壯大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畜牧、科協等部門要支持協助各鄉鎮成立養豬協會、養雞協會、奶牛飼養協會,由專業協會按照“五統一分”(即由專業協會向規模養殖戶統一供種、統一供飼料、統一防病、統一技術培訓、統一營銷產品、農戶分散飼養)的模式,組織生產經營,擴大養殖規模,形成產業化。老城、楊坪、蒿咀鋪、太莪等山後七鄉鎮要依托養羊公司,采取“公司+專業戶”的發展模式按照“投羊還本、增值分成、滾動發展”的方法擴大生產基地,增加羊隻飼養量,使合水縣在子午嶺沿線形成以絨山羊為中心的養羊基地;西華池、吉峴兩鄉要堅持“公司+農戶+服務組織”的模式,以縣奶粉廠、乳品公司為龍頭,以農戶為基礎,以中介服務組織為紐帶,走一頭連著大市場,一頭連著養殖戶的一體化經營模式;充分發揮好中介服務組織的技術服務、養殖指導、飼料供應、疫病防治、鮮奶收購等作用,促動奶業產業化的發展。同時要積極扶持市場中介服務組織的發展,以專業戶為骨幹,鼓勵農戶自願聯合起來,組成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圍繞農產品的生產經營,為他們提供信息、物資、技術和產品銷售等服務,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

四、名牌產品帶動

產業化離不開市場,在市場經濟體製日臻完善的今天,市場已成為拉動和促進農業產業化的有效手段。市場呼喚名優特新產品,在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的形勢下,農產品要培育名牌,實施名牌戰略,才能占領市場、開拓市場。可以說現階段組織大規模的生產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組織市場、組織銷售卻是各級政府的重大難題。因此,合水縣發展農業產業化要在名優新特產品的培育上下功夫,按照布局區域化、產品特色化、生產基地化、經營集約化的要求,由點上崛起,向麵上鋪開。縣委、縣政府要在政策引導和資金投入上向名優特新產品傾斜,通過大力扶持和培育推出符合本地特色的蔬菜、林果等名優新特產品,打好“三張牌”,依此推進產業化經營。一是優質牌,要在何家畔、定祥、肖咀、段家集、店子、西華池等前塬六鄉鎮發展優質蘋果6萬畝,推廣套袋蘋果1000萬個,建成盤馬、郭家莊、嚴溝圈三個蘋果專業村,修建大型果庫,新上果脯、果凍生產線,打出優質蘋果係列名牌。二是綠色牌,要以“兩川一線”(固城川、城關川、西華池至吉峴線)為中心,大力發展日光溫室和露地瓜菜,使瓜菜及山野菜的麵積達到4萬畝,並進行蔬菜深加工,使伊莉莎白甜瓜及綠色蔬菜大規模發展。三是特色牌,要進一步開發挖掘現有資源,在太白、楊坪等鄉鎮大麵積發展白瓜子,利用挖子後的冬瓜作原料,培育冬瓜脯、冬瓜汁、冬瓜醬,打出具有合水特色的名優特產品。

rightright(刊於2002年4月《慶陽開發與建設》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