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為了使廣大黨員把包戶工作,紮紮實實地堅持下去,取得成效,公社黨委主要采取了三條措施:

一是落實任務。

經過落實,全公社有農村黨員274名,除年老體弱、久病不愈、家務拖累大的44名黨員沒有給布置任務外,其餘230名黨員共包690戶,占全公社總戶數的41%。

二是督促檢查。

各大隊黨支部把黨員包戶列入議事日程,定期彙報,支部每月檢查一次,交流經驗,總結評比,表揚做得好的,幫助做得差的,促進黨員包戶工作的開展。

三是自身教育。

公社黨委狠抓了基層黨支部的“一課三會”,即每月堅持上一次黨課,召開一次支委會,一次支部會,一次生活會。

公社黨委一年培訓一次黨員,把開展“雙先”活動和黨員包戶工作,緊密地結合起來,要求黨員做到的,支委先做到;要求群眾做到的,黨員先做到。

大石公社實行黨員包戶以後,思想政治工作大家做,好人好事有人誇,不良傾向有人抓,群眾的政治覺悟顯著提高,黨風,社會風氣有了明顯的好轉,黨在群眾中的威信提高了。

農業生產責任製實行以來,有的人認為是權宜之計,怕時間長了要變,存在一些誤解和疑慮。

比如,有的人隻管種地,不搞農田基本建設。黨員包戶後,一麵從勤勞致富上起帶頭作用,一麵反複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使群眾進一步認識到,黨在農村的政策是長期不變的,更加熱愛黨,聽黨的話,敢於勤勞致富了。

黨員包戶的實踐,糾正了部分人“包幹到了戶,不用村幹部”的錯誤認識,深深感到群眾需要黨員,黨員、幹部更需要關心群眾。

同時,人與人之間的友愛精神發揚了。

大石嶺大隊社員王柱平,結婚不久,又接著蓋了3間新瓦房。1983年5月,因為不慎失火,衣被、家具、糧食,房屋一毀而盡。黨員周煥根、楊如清,先給王柱平家送來了豆麵和小米。

在黨員的帶動下,一戶遭災,全村支援。這家送來了衣服,那家送來了糧食,大隊給王柱平解決3間房子的木材後,全村100多個勞力紛紛報名,要義務幫助王柱平把房子盡快地蓋起來。

與此同時,社會風氣有了新變化。

大石大隊社員閻東山是個單身漢,過去經常賭博。黨員朱萬海,負責做閻東山的思想工作,摸清了他聚賭的時間。

每逢本村和附近村莊舉行傳統廟會和演戲時,朱萬海總是提前把思想工作做到家,啟發閻東山要安分守己。

經過多次說服教育,閻東山開始轉變了。1983年,閻東山承包了8畝土地,計劃產糧3300斤,售給國家2500斤。閻東山調換了優良品種70斤,購買了化肥800斤,還購買了農藥。

群眾都讚歎說:

黨員包戶就是好。

黨員包戶,大大地推動了各項任務的完成。實行黨員包戶後,使社員團結一心搞生產,農業生產和多種經營發展較快。

這個過去從來都沒有完成過國家征購任務的公社,在1982年糧油征購任務,分別超額一倍和58%。

在1982年冬天,在黨員和所包戶的帶動下,全公社除3戶有特殊原因外,其餘戶都做到了合同兌現。在認購國庫券時,不到一個月,就認購了2620元。其他農副產品的交售任務,也完成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