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與讀者一見麵,全集團上下一片沸騰,上至集團領導,下至基層員工,爭相傳閱,如獲至寶。尤其是老鐵道兵更是感慨萬千,紛紛收藏這張不可多得的報紙。在集團公司機關,不少人跑到宣傳部向我索要報紙。《回望》之所以倍受廣大員工的喜愛,我想最重要的是再現了鐵道兵一段不尋常的經曆,再現了修建青藏鐵路一期工程的崢嶸歲月,具有珍貴史料性和收藏價值。那天我與海燕通電話,海燕如釋重負,又語氣沉重地說:“也算作對曆史的一個交待,對戰友們的一個交待吧!”
昨日,我來北京報送材料,在中鐵建機關見到海燕,話題又說起《回望》。海燕說,寫完後病倒了,輸了十幾天液,醫療費花了3000多元。是啊,海燕為寫好這篇文章花了多麼大的心血呀!據我所知,海燕參加過青藏鐵路一期工程建設,前不久又去青藏鐵路二期工地花了1個多月的時間采訪,可以說他對青藏鐵路情有獨鍾,感悟至深。我敢斷言,《回望》是海燕用一腔激情、一腔熱血寫就的。在二十局集團采訪時,鹹陽片幾個單位的報道員聞訊趕來,想請海燕總編講講新聞報道,他欣然應允。麵對一雙雙期待、渴求的目光,海燕說:“講什麼呢?我還是講講青藏鐵路吧。”可見那時他滿腦子裝的都是青藏鐵路,可當他一說起這個話題時,竟然“卡殼”了,眼睛濕潤了。他無比感慨地說:“二十局集團對青藏鐵路建設貢獻最大,付出最多,我這麼長時間沒來二十局集團,主要是不敢輕易來這裏采訪,我是背負著一塊沉重的石頭來的。”他又落淚了,以至於幾次講著講著講不下去。《回望》這部巨作的問世,由此可見一斑。
深深感謝《回望》作者給我們送來了永恒的精神食糧和不竭的動力源泉,我堅信,《回望》將永遠鼓舞和激勵我們二十局集團在青藏鐵路二期工程建設和企業改革發展中,勇攀高峰,勇往直前,再鑄輝煌!
(載2003年7月5日《中國鐵道建築報》)
評述
2003年3月31日,《中國鐵道建築報》總編朱海燕、總編室主任王洋來二十局集團采訪青藏鐵路一期工程,作者曾隨同他們一起進行了多次采訪,對青藏鐵路的內涵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海燕、王洋回去之後寫出《回望瀚海八百裏》,不久發表在《中國鐵道建築報》上。這篇文章主要是回顧鐵道兵部隊如何修建青藏鐵路一期工程的,好多都是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大家倍感親切。這篇報道一下子把我們帶回了那難忘的鐵道兵歲月,頓時在二十局集團引起轟動,大家爭相傳閱,紛紛收藏。作者含著眼淚一口氣讀完了這篇文章,寫下《悠悠歲月情》一文,抒發了自己內心的幾多感受。